醫學生畢業論文怎麼寫

學識都 人氣:1.9W

在一學生畢業時需要寫畢業論文,那麼關於畢業論文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醫學生畢業論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醫學生畢業論文怎麼寫

摘要:目前來華的醫學留學生越來越多,我國進行國際教育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同時對我國的醫療教育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醫學留學生教育是成人繼續教育的一部分,而心臟內科是醫療教育界最關注的科室之一,論文僅就心臟內科臨牀醫學留學生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總結及討論,爲醫學留學生的臨牀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並且作爲繼續教育模式改革的依據。

關鍵詞:醫學留學生;心臟內科;教學質量

隨着經濟持續發展,我國在高等教育、醫療等領域國際合作的日漸擴大與深入,以中國爲留學目的國的海外學生越來越多,醫療則是我國除漢語專業外留學生人數最多的學科。高等醫療教育的國際化輸出是提高我國醫療教育質量、提高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地位的有利刺激因素。爲培養符合國際需求和適應國際化競爭的醫學人才,現行的醫學留學生教學方式主要以全英文方式運作,一方面可以幫助留學生獲得第一手的資源,避免留學生畢業回國工作產生語言轉換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滿足了周邊國家醫學教育的市場需求。然而,在醫學留學生教育逐年擴大規模的現實面前,如何保證這些學生的教育質量也是醫教界人士關注的焦點。英語醫學學歷留學生教育始於1995年,原西安醫科大學招收了首批全英語教學醫學學歷留學生,迄今只有20年曆史。而與我國原有留學生體制不同的是,原有體制是留學生學習漢語後融入本國高等教育體系,基本保留經典的漢語教學模式,這一模式歷經近百年的發展,體系成熟穩固,效果不俗;而目前所有醫學院校的留學生教育均爲全英文教學,相對於學校現有的教學而言,這種模式相對獨立,需要另起爐竈,構建全新的教學、課程、教材及評估系統,需要一支數量龐大擁有全英文教學能力、精湛專業知識和國際視野的教師隊伍,需要校內外教育資源的有力支持。從國外著名醫學院校到國內資深的醫學院,縱觀全球醫學教育不難看出,優秀的醫學教育需要深厚的文化傳承、人文建設及龐大理論系統,這一系統的建設緩慢而難見速效。目前我國快速上馬的醫學留學生教育倉促間要完成體系的建設,難度之大、問題之多可以想見。本文僅就昆明醫科大學醫學留學生心臟內科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總結及討論,爲醫學留學生的臨牀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教學相長——觀念的衝突與解決

來華的醫學留學生,絕大部分來自於東西亞、南亞等周邊國家,以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爲多。這些學生雖然每個人的家庭、文化和教育背景各不相同,前期的受教育程度參差不齊,但他們在本國受到的教育模式則多爲西方教學模式,因此學習習慣亦與國內老師的要求相去甚遠,在中國教師眼中,他們的思維自由發散、習慣隨時打斷老師提問、課堂紀律差、學習針對性強但全面性差。尤其不能遵守中國老師們習慣的嚴格的課堂紀律。因此,老師會覺得學生不夠尊師及專心而影響授課積極性;學生則會覺得中國老師的教授死板、照本宣科,由於缺少討論而影響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對上述問題,我們通常嘗試採用折中的辦法,老師在授課時會在每一個節段留出提問時間,而與學生則在課前約定,非提問時間不可隨意提問打斷。在臨牀見習與實習過程中,由帶教老師引導的教學查房,要求留學生必須身穿白大衣,不遲到,不早退,端正學習態度,愛護、尊重患者,主動自我介紹,徵得患者及家屬同意才能進行問診、查體等醫療行爲。針對這些東南亞學生時間觀念不強、自由散漫、欠缺責任感等問題,一方面設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加強留學生的管理;另一方面還需要對他們進行素質教育,培養他們的服務意識、奉獻精神與責任感,基本杜絕留學生儀表邋遢、組織紀律散漫、遲到早退等現象,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從普通醫學生到合格的臨牀醫生的角色轉變。

二、外語VS母語——語言是個大問題

語言是所有接收醫學留學生的醫學院都會遇到的最爲棘手的問題。“全英文授課”在醫學留學生教育前期發揮了重要作用,無可替代。但到了臨牀見習和實習階段,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感到“力不從心”。教師與留學生間的交流、留學生與病人間的'交流成爲教學最大的阻礙。這種阻礙,會導致留學生喪失學習興趣,教學質量下降。因此,如何解決語言問題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教師與留學生間的語言交流問題

學校留學生多來自尼泊爾、印度等國以英語爲官方語言的國家,留學生們公共英語基礎紮實,能無障礙用英語交流,但他們普遍有較重地方口音,故與教師的交流中存在一定障礙。當然另一方面,帶教老師參差不齊的英語口語水平及相對於留學生而言的“口音”亦會影響知識的教授傳播。解決教學中語言交流的問題,老師是主導,帶教老師的英文語言表達能力,在對留學生的教學質量上起到關鍵性的影響。保證帶教老師的質量才能提高留學生培養的質量。心臟內科對留學生帶教老師的選擇條件,首先必須具備流利的英語口語交流能力及豐富的專業外語詞彙,兼顧專業知識掌握的程度及教學經驗。在實踐中發現,帶教老師的外語水平與臨牀教學經驗往往不能兼顧,青年教師語言過關但缺乏臨牀經驗,高年資教師則與之相反。師資力量的培訓是提高留學生教學質量的重中之重。在這一點上,心臟內科通過科內選拔,組成英文教學的骨幹團隊,對該團隊進行強化專業英文培訓;同時,在心臟內科的對外國際交流中給予該團隊額外的機會參與全程翻譯,包括牀旁查房及不同規模的講座,給予團隊觀摩全英文課堂及牀旁教學的機會。而針對師生間口音不熟悉、交流困難等問題,心臟內科在教學期間另行組織多樣化的互動,給帶教老師與留學生之間創造交流的機會,促進師生間相互瞭解,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增進師生感情,爲師生之間交流和教學過程架起一座橋樑,創造親切和諧的教學氛圍,從日常生活、民俗、文化到國情宗教等,使師生之間能更快地適應彼此發音,使留學生在留學期間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同時,要注重師生互動過程中的信息反饋,讓留學生開展評教評學的活動,讓他們在互動中提出對教學的意見與建議,以激勵師生共同促進教學工作的進步,做到教學相長。

(二)醫患間語言交流問題

在醫學生的教育中,與師生語言障礙同等重要的是醫患間的語言障礙,這種障礙對教學的影響更加突出。由於醫學專業的特殊性,在臨牀見習和實習過程中,留學生需要到病房與患者密切交流,準確採集患者病史,順利進行體格檢查等。留學生中的絕大多數人未進行過正規的中文學習或培訓,這給留學生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帶來更大的困難;另一方面,我國患者中的英語交流能力幾乎爲零;雙方語言的問題,最終將導致臨牀見習和實習中的有些關鍵步驟常難以順利進行,在病史採集、體格檢查、病歷書寫及簡單操作等常規臨牀工作中即使有帶教老師幫助翻譯,有部分同學仍很難順利地完成。針對解決留學生與患者語言溝通障礙的問題,心臟內科採取以下措施:一是在醫學留學生教育前期,通過開設中文學習班,主要學習日常問候語如:您好、早上好、謝謝、不客氣,您哪裏不舒服?等,以及與心內科相關的症狀用語如:胸悶、胸痛、心悸、頭暈、呼吸困難等,開展此中文學習班的目的就是快速解決醫學留學生在臨牀見習和實習中和患者溝通交流遇到的一些語言問題,此學習班不僅提高了醫學留學生的漢語水平,而且通過對漢語詞彙的認識及詞彙來源的一些瞭解,使得他們對中華民族的文化有了初步的印象。二是心臟內科借鑑了華西醫科大學運用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簡稱SP)介入教學活動的經驗,培訓了一批英文基礎較好的研究生做志願SP,充當模擬患者角色,以克服留學生中文基礎較差,尚難以與臨牀患者進行順暢溝通的困難。標準化病人是指從事非醫技工作的正常人或輕症患者,經過培訓後,能準備表現患者的臨牀症狀、體徵和(或)病史而接受臨牀檢查者,旨在恆定、逼真地複製真實臨牀情況,發揮扮演患者、充當評估者和教學指導3種功能。自1990年開始,由九江醫學專科學校、華西醫科大學、浙江醫科大學三校協作,紐約中華醫學基金會贊助,啓動將SP引進國內的醫學教育。此模式不僅能幫助留學生進行臨牀實踐和交流能力培訓,而且有助於加強心臟內科研究生自身的理論和技能訓練,同時也加強英語口語交流能力的訓練,使他們今後有機會留學國外,更能適應國際競爭和對外交流的需求。三是由帶教老師引導的半英語半中文式查房,即英漢雙語教學,選取病情穩定的典型病例患者,徵得患者及家屬同意,讓漢語較好的留學生對其進行病史採集,不能用中文表達的由帶教老師翻譯,其他留學生可以補充詢問,帶教老師在一旁全程指導,之後由一名留學生完成體格檢查,最後對此病例進行總結討論,培養他們診斷治療疾病的臨牀思維能力。此英漢雙語教學模式吸取了全英文教學和經典的漢語教學模式的優點,因此更有利於醫學留學生的接受,同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階段性地和留學生們互相交流,及時的改善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

三、教學方式的融合:傳統VS現代

傳統的醫學教育以課堂講授爲主,學生自學爲輔,缺乏討論;這種教學的優點是知識傳授系統且全面,缺點在於易忽略細節,泛泛而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欠佳。而這種講授爲主的教學方式在留學生教育中更顯弊端:由於語言障礙,授課教師以非母語授課,其授課質量及講解程度必然會受到較大限制,課堂教學質量難以保證;臨牀教學則更爲突出,病例分析及思路講解由於其即時性及隨機性,教師備課不易,講解深入程度更容易受影響。而在這種教學方式裏學生多爲被動接受,在語言受限的前提下,學生積極性會受到極大限制,影響教學質量。現代醫學教育強調以臨牀問題爲中心,打破學科界限,充分調動學生自學積極性,將各學科知識有機融合。這一教學方法的代表即是PBL(Problem-BasedLearning基於問題的學習模式),由美國醫學教育家Barrows教授於1969年創立的一種教學模式。心臟內科在醫學留學生教學、臨牀見習及實習課程中採用這種模式,通過以具體病例及問題爲基礎、留學生爲主體、帶教老師側面引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激發留學生的問題意識,調動思考的積極性,增加了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旨在培養留學生的獨立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達到提高留學生理解並有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最終目的。心臟內科是專業極強的學科,學習中的理解涉及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藥理、心電圖學、電生理學及影像診斷學等多個學科,知識點多,知識體系繁雜,記憶及理解都相對困難。對以中文母語教授的學生尚且如此,以英文爲主要語言學習的留學生而言,就更多了一個老師教授困難的障礙。爲能讓留學生更好地理解並掌握心臟內科知識,培養其自行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心臟內科在課堂講學及牀旁見、實習過程中均採用PBL教學法,帶動學生主動學習的風氣並增強臨牀思維及團結協作的能力。在課堂講學中,適當根據講學內容穿插病例,並有針對性地提問。而在臨牀帶教前,心臟內科專門組織人員編寫典型教學病例,課前給予病案、問題及參考書目。課中教師以臨牀典型病例爲中心,針對臨牀面臨的具體問題引導討論,讓留學生自主進行分析、診斷,並制定具體的治療方案及策略。

四、重視度的提高:帶教教師and管理部門

隨着學校醫學教育與國際的接軌,將會有更多留學生來學校學習深造。因此留學生教育對學校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學校國際學院及各個教學醫院已經在思想上認識到醫學留學生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對切實進行帶教教師的培訓和留學生的管理已經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但是,各個教學醫院除了落實好國際學院留學生管理規章制度外,還應嚴格按照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對留學生進行管理,切實做到留學生管理有規可依,有章可循。各臨牀科室應建立留學生實習管理檔案,由科室教學祕書或教學專幹負責,作爲出科考覈的一部分,使留學生更加重視臨牀實習。

總之,對於我校及多數醫學院校來說,醫學留學生的臨牀實習教學還處於起步階段,在教學與管理的過程中面臨的問題還很多。需要在以後的臨牀教學工作中不斷地汲取新知識,在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的同時,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地推進教學改革,及時總結教學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則醫學留學生教育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收穫。綜上所述,提高醫學留學生的教育質量在於發現問題後及時地找到針對該問題的處理對策。比如留學生課堂的學習習慣與老師期望的不同,我們約法三章,彼此互相尊重、教學相長;由全英文教學模式逐漸轉變爲英漢雙語教學模式,讓國外留學生也對中國文化有一定的瞭解;教學方式發展爲SP介導的模擬教學和PBL以問題爲導向的教學,這些教學方式更能爲留學生接受,並且培養了留學生的獨立創新能力及創新精神。當然,我們需要借鑑國家重點醫學院校的留學生培養教育經驗和模式,讓學校的留學生培養更加成熟。如果可以將帶教老師送入到國家重點醫學院校學習他們的教學經驗的話,將能更直接地感受重點醫學院留學生的培養,但這需要高校管理部門的通力合作。隨着心血管病學的迅速發展,國際學術交流的日益深化,心臟內科醫學留學生的培養工作對帶教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必須不斷地改進教學模式,應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教會留學生儘快將心臟內科理論知識綜合應用,掌握心臟內科常見疾病的診治方法,鍛鍊其獨立思考、獨立分析解決臨牀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姜冬梅,王周凱欣,顏時姣等.留學生臨牀醫學本科(MBBS)教學現狀調查與對策[J].基礎醫學教育,2014(8).

[2]李治國.醫學留學生教育模式及管理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06.

[3]左川,曾靜,付平,歐陽欽,王一平.臨牀醫學教學中標準化病人的應用與實踐[J].西部醫學,2008(6).

[4]高雪.基於問題的學習(PBL)在醫學教育中的利與弊[J].基礎醫學與臨牀,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