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衆文化的建設與發展論文

學識都 人氣:3W

摘要:人民羣衆是羣衆文化的主體,其主要想豐富羣衆文化生活,重點內容即爲文化娛樂。而文化作爲一個國家的重要財富,其是社會長期發展的產物。羣衆文化對整個的意義非凡,怎樣將羣衆文化建設好、發展好是比較關鍵的問題。本研究通過對羣衆文化概念的瞭解,分析目前羣衆文化建設現狀,制定新形勢下羣衆文化建設與發展對策,以爲相關領域研究提供參考與借鑑,促進羣衆文化的發展。

羣衆文化的建設與發展論文

關鍵詞:新形勢;羣衆文化;建設與發展

前言:

羣衆文化是受大衆歡迎的文化,其主要宗旨爲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這樣怎樣彌補羣衆文化的不足已成爲羣衆文化相關建設人非常重視的問題。優秀的羣衆文化可以爲人們帶來較爲積極的思想,其將文化娛樂活動當成重點內容,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文化是民族的命脈,是人們生活的重要要素。當前社會環境背景下,羣衆文化有問題與不足,怎樣更好地建設與發展,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對新形勢下羣衆文化建設與發展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羣衆文化概述

文化爲人們活動的形式和形式代表的符號。文化主要爲社會長期發展的產物,其涵蓋物質與精神。狹義的文化主要爲人文文化,其是社會羣衆長期發展中累積的人文精神與物質展現。文化有自身的特點,其有蘊含的深意,羣衆文化護照要爲人們工作除外,參考人們自身開發的,且有社會屬性的文化形式,其可以滿足人們生活與精神需要,具有一定的娛樂性,重點內容即爲文化娛樂活動。其可以建立和諧的精神文化,幫助人們友好往來。

二、羣衆文化建設現狀

如今,社會經濟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對於精神世界的追求愈加重視。由此使得羣衆文化廣泛應用推廣,同樣也受到很多不同文化的影響,人們的娛樂活動不僅是原來的方式,逐漸豐富與多樣化,娛樂活動也是多種多種。傳統羣衆文化難以滿足人們的需要。目前羣衆文化的建設情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①國家核心文化數量與比例逐漸降低。我國羣衆文化建設需要文化站的支持,然而由於經濟快速進步,使得不同文化站的發展遲緩,使得我國核心文化無法很好的發展。導致此情況主要是由於羣衆文化建設者數量慢慢縮小,而這一問題的可另一原因即爲社會制度的影響;②羣衆文化服務形式難以與人們精神需要相符。社會逐漸發展進步,人們的精神世界愈加繁瑣,負擔也逐漸增多,目前的羣衆文化無法和人們的需要相符合,使得中國羣衆文化和人類需要不在一個檔位上,同時原有的羣衆文化模式不夠豐富,較爲枯燥,無法和目前現代生活方法相匹配;③羣衆文化建設人員的'觀念比較守舊。很多羣衆文化的建設服務人員觀念不夠先進,更多地侷限於傳統的文化理念,無法很好地對羣衆文化加以創新。

三、新形勢下羣衆文化建設及發展策略

(一)把握機遇,豐富羣衆文化

隨着市場經濟的完善,第一,應開展羣衆文化視野,將西方積極向上的文化汲取來。由於羣衆文化的建設可以保證社會文明的發展,提升民族文化精神。其關鍵目的體現在宣傳愛國精神、團結互助、揚善懲惡等文化與精神。羣衆文化有自身特有的特點,與人們的精神或需求相符。有針對性的建設不同文化與表演活動方式,結合不同模式與形式如傳統京劇、越劇等節目。加強對羣中國文化額建設不僅應強化對優秀文化活動的宣傳,對活動形式和內容加以創新,提升創作能力,建設與羣衆利益相匹配的文化,樹立積極向上的文化價值指向;第二,應加強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構建社會主體思想文化氛圍。

(二)創建優良的文化環境

建設羣衆文化,第一應創建較好的文化氛圍與活動場所,如文化站、藝術館等等。應鼓勵人們羣衆積極參與,加強對優秀文化的教育,幫助人民羣衆提高審美觀,樹立優秀文化精神,增加文化的交流與共享;第二應利用文化活動,參與到社會文化或者不同文化活動中。應積極開展以青少年、學生、婦女等羣衆爲主體的活動,讓不同羣體的人積極參加到其中,讓羣衆文化活動更加豐富,使得形式更加多種多樣。在實施羣衆文化活動過程中羣衆精神能夠得到一定的昇華與渲染,起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使得人們視野開闊,幫助羣衆和諧相處。

(三)協調羣衆文化,突出重難點

隨着城市經濟迅速發展,城市人民的財力、物力有一定的優勢,加上其文化環境良好,受教育水平較高,文化場所比較多,如圖書館、油畫村、博物館等等。同時很多不同文化藝術組織演出活動等經常舉行,由此能夠體現城市羣衆文化生活形式多姿多彩。然而在比較落後的地區或者農村地區,羣衆文化活動比較缺乏,甚至部分地區根本沒有,文化設備不健全,組織能力不足,很多鄉村到現在仍舊沒有文化站,由此能夠體現城鄉文化發展的巨大差距。因此應加大的城鄉文化統籌發展力度,增加對鄉鎮文化設施的投入,鼓勵農民積極參與到文化活動中。

(四)強化基層文化隊伍建設

強化基層文化隊伍建設,提升羣衆文化建設者素質,強化儲備隊伍的教育與組織不同層次的工作員工學習,培養更多的羣衆文化建設者,徵集更多的羣衆文化創新愛好人員。構建羣衆文化發展的長效制度,創新羣衆文化人才培養模式,提升羣衆文化創作人員作品的品質。加強對基層、落後區域羣衆文化建設人員的培養,提高其專業能力與素養。唯有羣衆文化建設人員業務能力,讓其能夠挑起建設大梁。總而言之,應激發羣衆參與到文化建設的熱情,營造活躍的氣氛,實現羣衆文化事業大繁榮。

(五)創新羣衆文化

推動羣衆文化,一定應對文化內容與形式加以創新,將單調的文化活動加以改善。例如部分羣衆文化活動表現方式比較單調,且次數較少,羣衆文化站很多已經成爲演出組織,羣衆文化的意義與價值難以發揮,羣衆文化不夠活泛。因此應增加文化活動,豐富羣衆文化的功能,與人民羣衆和生活想貼近。從羣衆生活中搜集資源,蒐集平凡優秀事蹟並加以創作,使得作品更好地體現羣衆主體地位,展現人民大衆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如書法比賽、創作大賽等。可以展開草根藝術節,組織遊園活動等。新形勢下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髮展,人民羣衆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對精神世界的追求有了新的需求。所以在此背景下,應加強對特色羣衆文化的建設,豐富文化活動形式,鼓勵羣衆積極參與到其中,提高羣衆文化觀念,創建大衆喜聞樂見的羣衆文化,促進羣衆文化的建設與發展。

TAGS:論文 羣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