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複方化學成分的研究醫學論文

學識都 人氣:1.54W

“對藥”又稱“兄弟藥”“姊妹藥”,是中醫傳統經驗證明了的優化組合,是“ 中藥配伍中的最小單位,其組成簡單,但具備中藥配伍的基本特點[7,8]。”對藥“配伍後作用機理是多方面的。本文從電化學、分析化學角度揭示中藥組方、配伍的科學性,對單味中藥及7對”對藥“和非”對藥“的水溶液測定pH,其結論爲進一步深入研究中藥理論提供了科學依據,對中藥藥對的臨牀應用研究進行了有益探索。

中藥複方化學成分的研究醫學論文

中藥複方化學成分的研究能更本質地闡明覆方作用的物質基礎,發掘出中醫方劑配伍的科學內涵,以探索複方製劑過程中化學成分的變化規律。複方是一個有層次和結構的有機整體,其作用和化學成分並不是單味中藥的簡單相加,而是各成分的'綜合效果[6]。因此,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中藥組方、配伍的科學內涵,並指導臨牀實踐是中藥研究的重要課題。

1 、材料與方法

1。1 中藥選取選亳州售中藥飲片,經副主任中藥師鑑定。配對見表1飲片經常溫乾燥,分級粉碎2遍,過80目篩,防潮保存。

1。2 樣品製備稱取單味中藥生藥粉10。0 g,”對藥“中每種成分各取10。0 g,用紗布包紮,分別放入250 ml燒杯中,加入150 ml二次蒸餾水,放在電熱套中加熱,沸騰後調節溫度使之微沸,60 min後停止加熱,將溶液過濾後分別得中藥單煎液及藥對組合的水煎液 表1 對藥組合與對照組合的藥物組成”對藥“組合[7,8]對照組合蒼朮、白朮 蒼朮、鉤藤砂仁、白豆蔻 砂仁、茜草紫菀、款冬花 紫菀、土茯苓黃芪、甘草黃芪、苦楝皮天門冬、麥冬天門冬、鉤藤羌活、獨活 羌活、蒲黃半夏、天南星 半夏、蒲黃。

1。3 測量方法取30 ml上述中藥水煎液於50 ml燒杯中,室溫下測其pH,然後分別用0。1 mol·L—1NaOH溶液、0。1 mol·L—1HCl溶液滴定,每加入0。1 ml酸或鹼測定1次pH,共加入3 ml酸或鹼。計算加入一定鹼液或酸液後溶液的△pH,並計算溶液緩衝容量β(mol·L—1·pH—1)。

2 、結果

將溶液的pH以及加入1。00 ml 0。1mol·L—1 NaOH, 0。1mol·L—1 HCl後溶液的△pH及緩衝容量β見表2。在單味中藥中,所有中藥水溶液偏酸性,除蒲黃、獨活外,其他單味中藥的抗酸能力都比抗鹼能力強;加鹼後除鉤藤、茜草、土茯苓、麥冬、苦楝皮的△pH較大,緩衝容量小,溶液抗鹼能力差外,其餘樣品的△pH較小,緩衝容量大,具有明顯的抗鹼能力,其中獨活抗酸抗鹼能力最強。

7對”對藥“和非”對藥“抗鹼能力對照,在7對”對藥“和非”對藥“對照組合中,所有組合的緩衝容量都比單味中藥增大,說明組合後的中藥相互作用,保留或生成新的緩衝對。因此,對藥組合以及對照組合的抗酸鹼能力比單味中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