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英語課中的文化教學

學識都 人氣:9.13K

論文關鍵詞:跨交際能力 教學 文化意識

淺論英語課中的文化教學

論文摘要:隨着學、語用學、跨文化交際等學科的興起和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學者達成共識一一“外語教學不僅僅是語言教學,還應該包括文化教學”。傳統的英語語言教學着重訓練學生的語言技能,過於重視培養其應試能力,而忽視了在教授英語語言技能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交際能力。擁有這種能力不僅需要有語言知識,還要有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討了如何在高職英語語言教學中體現文化教學,主要方法:加強文化意識;注重英語課堂上的跨文化教學方法;加大英語教學的文化含量,以達到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目的。

    隨着社會語言學、語用學、跨文化交際等學科的興起和發展,越來越多的外語教學者達成共識—“外語教學不僅僅是語言教學,還應該包括文化教學”。傳統的英語語言教學着重訓練學生的語言技能,過於重視培養其應試能力,而忽視了在教授英語語言技能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交際能力。擁有這種能力不僅需要有語言知識,還要有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由五個部分構成,分別是態度、知識、分析和聯繫的能力、發現和交往的能力、文化意識的批評能力。

    在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際遍佈在我們周圍的一切領域。今天的英語語言教學的目的和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自然顯得非常必要。那麼如何使我們的學生在提高他們英語語言能力的同時增強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呢?

    一、加強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

    語言與文化自古以來就是不可分割相互滲透着的。人類用語言創造了文化,文化反過來又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廣義上說,文化是指一個社會所具有的獨特的政治經濟制度、宗教信仰、風俗人情的總和。而教學中,我們常把文化分爲兩個層面:即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通常交際文化要比知識文化更直接地影響言語中所蘊含的文化信息和跨文化交際。我們在教學中關注的不僅是語音、語法、詞彙、短信等的掌握,還應該關注語言所體現的文化內涵。例如:如何開始和結束對話,如何稱呼對方,如何介紹客人,如何請求,如何應允和拒絕,如何邀請,如何讚揚和回答表揚,電話禮儀等。在社會交往中,語言得體性比語法正確性更加重要。因爲語言失誤會導致摩擦甚至會令人不高興。一個說着流利英語的人,往往容易使人誤以爲他對英語的文化背景和觀念有很好的瞭解,那麼他的語用失誤或文化失誤,會被誤認爲是有意的言語行爲,這一結果會比純粹的語言交際障礙更嚴重。比如,對西方人不能隨意說,"You are very fat. You must go on a diet.”這是非常不禮貌的,也不適宜問別人一些私事,如,"How much money do you earn per month?" , "Whichpolitical party do you vote for?","What's your religion?”等。如此問題都被看作個人隱私,不願他人知曉,更不容他人干涉。

    當然,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不能單純偏重文化或語言技能。我們應該增強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觀念,將英語語言技能訓練與文化教育融爲一體,因爲外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爲了實現跨文化交際。

    二、培養學生的能力

    實際上,社會文化能力的培養在英語教學的各個階段、各個層次上都可以進行的,它存在於語言教學的各個環節。首先,作爲高職英語教學的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其次是教學模式上的改革。語言學家海姆斯(Hymes)曾說過外語教學旨在引導學生“在什麼時候該說話,什麼時候不該說話,對誰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談什麼。”從這個意義上看,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語言能力與文化能力是不可分離、相輔相成的。對英語學習者來說,學習英語既是爲了掌握一種新的交際工具,也是爲了學習和了解其文化;從教師教學角度來看,教授一門語言同時也應是在傳授一種文化。在英語教學中“只有考慮到文化因素,我們才能全面解語言行爲,才能更有效地交際。”由此可見,我們必須從根本上更新教育觀念,把教學思想從“語言爲本”向“以語言運用爲本”轉變,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1.立足大綱

    教師轉變了觀念之後,要充分理解大綱。準確施教應該在仔細研究大綱和學習主體的基礎上。在教學中要立足本校實際,加強集體備課,商定每一單元文化導人的內容、要求、重點、難點等。日常教學中適時融人介紹、告別、聚會、訪問等文化因素的講解,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領會“不僅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還要重視語言運用的恰當性”,使其文化能力與語言能力同步提高取得進步。

  2.充分利用課堂教學

    對於英語課的教學要注重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訓練,運用多種方式增加課堂語言實踐活動,如:role-play, group discussion, pair-work,熱點話題辯論,實用文等。要利用大學班級規模小的優勢,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的語用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另外針對不同課型的課堂教學,教師應有意識地加強學生的文化意識。比如口語訓練中,要讓學生學會句式表達的同時,瞭解該語言適合的語境,包涵的文化因素等,避免出現交際中的語用錯誤。因爲缺乏文化背景知識而導致的語用方面的錯誤和交流中的造成的誤會,聽者會認爲是說話者有意的行爲,從而導致交際的失敗。在講授課時應加強風俗、文化、宗教等的介紹。因爲現今教材中的閱讀多取自英美國家。只有放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領會其中的內容,從而增強語言功底。而詞彙中同樣也包含着極其豐富的各種文化信息。有些詞彙因人們的生活環境、風俗習慣、背景、特徵等綜合起來的文化意識使其在不同的語言中有着不同的'內涵。如John一詞,在我們中國人的眼裏,是人名“約翰”。其實美國人也把它稱作是“洗手間”;中國人在稱讚人家小孩的時候往往用“胖胖的好可愛哦”,但英美人認爲fat是個貶義詞,而常用“What a cute kid!"。類似的例子很多,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詞彙進行有意識的跨文化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社會文化能力。

    3英語師資培訓

    高職英語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老師隊伍墨守成規和年輕化是兩個最大的問題。許多英語教師自身就缺乏相關的跨文化交際知識。所以一方面教師本人應及時地補充新鮮知識,進行專業、學歷等方面的進修提高。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爲英語教師創造更多培訓機會,讓教師走出國門,感受英美國家的語言及文化環境。有一個實地的瞭解才能更好的比較、輸出,才能在培養學生的社會文化能力時起到指導作用。

    4.第二課堂

    課堂上的語言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社會文化能力的唯一方法,而且還可以利用其他方法進行。例如,利用課餘時間播放英語歌曲或影碟,既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又可對異國的生活習俗、風土人情等方面有直觀的感性認識。還可以請一些外籍人士與學生定期開展直接交流或以講座形式向學生介紹國外的社會生活風貌等。通過這些方法獲得的文化背景知識更生動有趣和直觀,更容易讓學生們領會、掌握,從而促進學生社會文化能力的培養。

    總之,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不是爲了通過各種考試,而是爲了學習如何用另一種語言來做事和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21世紀是高職教育發展的黃金時期,社會發展必將使跨越不同文化的人類交流更加頻繁。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實際的涉外交際能力是最終目的。我們應該打穩、夯實語言基礎的同時多渠道地培養學生的社會文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