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論文

學識都 人氣:1.44W

大量的作業佔據了學生的許多時間,造成了學生消極被動地學習,抑制了學生聰明才智的發展。爲了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探索創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向40分鐘要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結合教學實踐,我認爲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論文

一、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把課堂教學分成幾個固定的教學環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練習、課堂總結、佈置作業等。這種課堂結構至今對我們的課堂教學還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傳統的課堂教學過分地強調了課堂結構的完整性,對各個環節的時間也有大致的規定,這樣課堂教學就“模式化”了,就顯得過於呆板、沒有活力,所以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必須對傳統的課堂結構進行改進。依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最佳時機,合理調整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精講精練,講練結合,達到課堂結構的最優化,課堂效果的最佳化。

二、優化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呢?教學方法選擇的主要依據是教學內容,學生認知的實際,教師的個性心理特徵。只有選擇最適合某課的教學內容、最適合學生的認知實際、最符合教師個性心理特徵的教學方法,才能最高效率的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包括學習知識,培養能力,提升素質,使學生在接受學習的前提下,把知識內化爲自我修養和自己的實際行動。

三、優化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要有流暢性。教師要注意教學環節的連接是否符合教學規律,教學活動與活動之間轉換是否恰當合理,在轉換之間,教師的指令是否清楚,學生是否能夠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參與各項教學活動。

例如,秉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課程理念,在課堂設計上可以大膽突破,將平鋪直敘的教材設計成問題,利用問題驅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和探究,同時在提出問題後又讓學生充分思考討論,引起共鳴,形成共識。最後再利用實驗驗證。環環相扣。層層推進,整個教學過程很流暢,活動與活動之間宛如無痕,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引起他們不斷的期待。由此可見,只有教師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方法出新,教學結構嚴謹,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四、優化教學環境

如今的課堂教學不僅是教師知識傳遞,同時也有師生互動而產生的新的知識,也是形成“學生式的教師”、“教師式的學生”的過程。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是一部立體的、多彩的、富有魅力的、無聲的教科書,它能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薰陶着學生。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在輕鬆的氛圍中思維處於最佳的狀態。學生也只有在輕鬆和諧愉悅課堂氛圍中,纔能有最理想的學習狀態。教師應善於運用一些策略,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親切的笑容、適度的幽默、鼓勵性語言、師生平等互動以及小遊戲等都有助於營造良好氛圍。教師千萬不可板着臉上課,這樣的課沒有人愛聽的,這樣的'課效率是不高的。因此,教師必須摒棄“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廢止“一言堂”“家長制”的教學作風,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引路人的姿態出現,態度和藹可親,作風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樣學生才能做到“不惟書”、“不惟師”,勇於提問,敢於質疑。如果我們能夠營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關注、賞識”的新型的師生關係和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課堂氛圍,就可以使學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躍,結出課堂教學高效率的碩果。

當然要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教學水平。加強自身的形象建設,要具備嚴謹求實的作風,並且要重視師德的修養。要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教師應具備這樣一些能力,獲取和駕駛知識的能力,瞭解和分析學生心理的能力;教學的組織力,語言的表達能力等。努力把“應試教育”改變成“素質教育”,承認學生之間的差距,多親近、尊重他們,關心、幫助他們,把自己的真摯的感情投入到他們身上,做他們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