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終身教育理念下我國基礎教育體系創建原則的思考

學識都 人氣:2.37W

摘要:終身教育理念是新世紀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近年來我國正積極創建以終身教育理念爲指導的國民教育體系。基礎教育作爲整個國民教育體系的一個子體系,其體系創建應遵循整體性原則、開放性原則、相容性原則以及可選擇性原則等。

論終身教育理念下我國基礎教育體系創建原則的思考

關鍵詞:終身教育;基礎教育體系;原則

基礎教育體系作爲整個國民教育體系的一個子體系,其創建理應遵循終身教育理念的指導。終身教育思想把基礎教育的範圍與功能大大拓展了,它打破了基礎教育各個階段、各個方面各自爲政、相互割裂的局面,轉而通盤考慮基礎教育各個階段、各個發展方面的相融性、協調性問題,以保證整個國民教育體系的連貫性、一致性。換言之,其宗旨是以終身教育理念爲指導,注重基礎教育體系內部各要素以及與其它教育系統的優化與組合,以充分發揮國民教育體系的整體作用。本文汲取了系統論的有關原理,結合我國基礎教育體系的現狀以及世界發達國家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初步探討了終身教育理念下我國基礎教育體系創建的若干原則問題。

一、整體性原則“系統具有整體性特徵,系統整體性是指系統諸要素所組合起來的整體性能,簡言之就是系統諸要素相互聯繫的統一性。” 基礎教育體系作爲一個系統,必須是一個完整的整體。我國基礎教育體系包括幼兒教育、小學教育、普通中等教育等階段。其機構既要包括正規基礎教育機構,還要包括各種非正規、非正式的基礎教育機構。要素一旦構成系統,協調成爲有機聯繫的整體,就獲得了各組成要素所沒有的新特性。系統的整體功能不等於組成後諸要素功能的簡單相加,而是“整體大於部分之和”。因此,在終身教育理念的背景之下,創建我國基礎教育體系時,應首先着眼於學生的終身的發展,提出體現終身教育理念的基礎教育體系的整體模式,這是體系創建的基礎。其次,基礎教育體系由不同層級構成,所以既要明確各階段、各基礎教育機構的任務,又要從整體出發來制定各階段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模式、教學手段和方法。各個階段之間要相互協調一致,各種基礎教育機構和基礎教育組織也要從整體上統一進行教育設計,以達到最優化的效果。

系統作爲整體,其性質和功能存在於各組成要素的有機聯繫之中,要素作爲系統整體中的部分,只有在整體中方能體現它具有的部分意義。簡言之,基礎教育體系的不同階段與各個方面,只有放在基礎教育體系這個“整體”之中,才能顯示出各階段與各方面的價值和生命力。因此,堅持系統整體性原則,是創建基於終身教育理念的我國基礎教育體系的重要原則之一。

二、開放性原則終身教育理念之所以替代傳統教育而成爲現時代的主導教育思想,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終身教育思想的開放性。

終身教育思想打破了傳統教育的封閉性、單一性和僵化的模式,它不僅重視以學校教育爲主的正規教育,而且更重視學校教育之外的非正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作用。正如《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所言:教育體系應該變成‘開放的’教育體系。我們必須逐步淘汰初等、中等、高等三級教育之間嚴格的區分。一切近路和支路都應該納入教育的渠道。” 踊因爲在現代社會,人們的學習需求逐漸多樣化,不同的教育形式可以滿足人們不同的'學習需求,並且整個教育體系向所有的社會成員開放,其不僅可以使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學生進入教育系統學習。而且還可以使任何社會成員在其需要的時候選擇適合自身的學習場所與教育形式進行學習。可見,開放性是終身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因此,在終身教育理念下基礎教育體系的創建,也應該遵循開放性的原則。所謂開放性就是全面開放,其中包括系統的開放、內容的開放、時空的開放。基礎教育系統的開放性包括能夠使其與基礎教育之外各個系統自然地融於一體。沒有障礙、沒有隔閡。內容的開放性指的是對學生而言的學習內容、對教師而言的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時空的開放性指的是學習時間的開放和學習空間的開放。

隨着現代技術的發展,遠程教育在基礎教育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使相距千里之外的師生也可以很好的雙向交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還可以把有用的信息儲存起來,隨時收聽和收看。這些都將爲基礎教育的開放性提供便利條件。

三、相融性原則終身教育強調人們有計劃地接受教育和學習是一生中任何階段不可缺少的,學習和教育是人類生存和生活的鑰匙。在終身教育理念背景下,學校本身內部的進步事實上跟學校與社會業已改進的實際聯繫有關。因此。基礎教育要納入終身教育之中,就必須堅持相融性的原則。不僅要看到基礎教育自身個階段、各方面相融的重要性,同時又要強調與各種教育體系的相融,使受教育者具有不斷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一些發達國家的基礎教育都注重與社會教育融於一體,利用社區教育作爲聯繫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紐帶。中小學生可以在本社區參加適應他們特點的實踐活動,如爲老人服務。參加公益勞動以及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社會調查等。另外,社區還可以向學校和家庭提供服務,如請科學家與中小學生座談。做諮詢等。

相融性還有另一層含義。即要培養學生具有融於終身教育大體系中各種教育體系的願望和能力。而“那些保證每個人能繼續學習的技能和能力。正是在教育系統內培養出來的。因此,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遠非相互對立,而是相互補充的。不過,教育系統還應適應這些新的要求:

對教育的不同階段重新進行思考,在它們之間重新建立聯繫,按照不同於原來的方式對它們重新作出安排,確保它們之間有可能相互轉換。並使學習途徑多樣化。”

四、可選擇性原則“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說,人是教育的出發點,這是根據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教育的本質特點所得出的合乎邏輯的結論。” 嘲因此,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尊重人的選擇權利成爲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21世紀的終身教育則被認爲是唯一能夠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終身教育保證每個人都有可能充分表現自己的人格、開發想象力、培養創造性,最大限度開發人的潛力。爲此,基礎教育作爲終身教育的子系統,就要爲每個人的發展創造條件。作爲每個人來講,具有不同的特徵,存在不同的需求,因此對教育就應具有自己的選擇權利。基礎教育只有具備了選擇性,才能創造出適合每個人發展的教育,當然這個任務是十分艱鉅的,但是必須從現在做起。

上述幾個原則試圖從不同的側面指出終身教育理念下我國基礎教育體系創建應注意的問題和遵循的要求,在終身教育理念下創建適合於本國的國民教育體系是未來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因此,對這個問題的關注是十分必要的,而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還比較薄弱,確立終身教育理念下我國基礎教育體系創建的基本原則對於今後的相關研究尤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