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美聲唱法與美聲風格

學識都 人氣:2.21W
淺談美聲唱法與美聲風格
美聲唱法起源於16、17世紀的意大利,隨着時代的進步,歌劇的發展,美聲唱法的藝術風格和歌唱技巧也隨之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並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符合人聲表現規律的科學體系和得到人們共同賞識的美學原則。近年來我國年青選手紛紛在國際聲樂比賽中獲獎,更進一步說明運用美聲唱法來解釋和表達外國聲樂作品的藝術水準已達到相當水平。
  在美聲唱法形成的早期,意大利的大多數聲樂曲作者也是聲樂教師或演唱者。這是因爲當時培養歌手要有在固定歌調上即興加花的能力,從小就在樂理、復調、和聲、對位、視唱、鍵盤、文化課等方面予以全面的訓練。因此,當時的歌手都具備作曲家的學識和藝術修養。他們理解嗓音的天生規律,把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帶情感的聲音人微言輕他們創作的基礎;又深知如何發揮聲樂技巧的創作規律,他們的作品旋律既優美動人而又富於歌唱。美聲唱法歌唱藝術的發展是由復調音樂轉爲單聲部旋律的變化而促成的。在復調作品中,旋律線由幾個不同的聲部唱出,形成一種複合音樂織體;而新的歌唱藝術風格則使某一單聲部的旋律線居主導地位,由樂器或樂隊伴奏,歌唱家華麗的歌聲和高超的技藝特點,就叫美聲唱法。
  17世紀初的“美聲”獨唱已不再是那種敘述故事和吟誦詩歌那樣的獨唱了,它已成爲一種新的學派,一種更富有表現力的聲樂藝術。器樂的寬廣音域和演奏家靈活的技巧,使得美聲唱法歌唱家與他們競爭。18世紀歌唱家發展了嗓音的潛力,把音域擴展到了三個八度。用花腔唱法機能來發展演唱快速經過句、飛速音階以及具有豐滿、明亮、帶有金屬色彩又有致遠力,鬆弛而圓潤的音質和充分的共鳴。由於這些特點使美聲唱法舉世聞名,並在它的發展中,逐步從地區性擴展爲國際性,形成一種具有演唱風格,聲樂技術,美學原則和教學理論的聲樂學派。美聲唱法傳入我國,是在五四運動以後,並逐步在我國古老的大地上生根,發芽。美聲唱法對我國聲樂藝術無疑是起了巨大推動作用。
  美聲唱法區別於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點。第一,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美聲唱法是混合聲區唱法。美聲唱法從聲音來說,是真聲假聲都用,是真假聲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從共鳴來說,是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鳴腔體都調動起來。這種唱法本身有他自己特有的“味道”,特有的音響特色。學習和掌握美聲唱法的過程,等於用我們的歌唱訓練來製造我們的嗓音樂器。美聲唱法所需要的歌唱樂器唱出來的歌聲是有他特有的“味道”的。第二,共鳴的不同,美聲唱法是全共鳴,有些唱法只用部分共鳴,有的不需要唱到那麼高,有的不需要唱到那麼低,共鳴腔體的運用,用上部、用下部、用中間,這是區別唱法的幾個方面。美聲唱法是混合聲區,混合共鳴,聲音真假混合,共鳴同時出現。有的唱法共鳴用得比較暗。美聲唱法唱歌劇時後邊咽腔和鼻咽腔用得多,唱音樂會的後邊用得少,到高音也不掩蓋。這些唱法雖然都叫美聲,但是唱不了歌劇,雖然都是專業的,唱法上的區別也很大。
  在國際比賽中,常遇見這種情況,有的參賽者的歌劇選段唱的非常好,到唱藝術歌劇時,就完全不對了;或者藝術歌曲唱得非常有味,很正,但歌劇選曲唱不好,這些情況都不能人眩唱不同的作品要在唱法上有細微的變化,才能適應作品的需要。另外,在世界上各種唱法就更多了,但不外乎嗓音的使用方法和共鳴的組合法的不同,這兩方面各種組合的可能性都有。藝術的歌唱包括很好的民歌,好的歌唱者都是根據所唱的作品選擇唱法。從另一個角度考慮歌唱中語言的位置,元音的位置不同所產生的共鳴也不同。有些唱法希望保持元音的位置不變,從低到高保持元音不改變,保持共鳴的統一,甚至唱華彩部分,咬住原有元音不改變,絕不允許到高音用a來代替原有的元音。
  德奧歌劇中莫扎特的風格佔有中心地位,他寫了不少意大利語的歌劇,吸收了意大利古典風格,有嚴謹、均衡、透明、平穩的聲樂風格,他的作品中速度、力度、節奏、音色都需要得到非常規範和有分寸的控制。理查,施特勞斯的歌劇學他,以至在聲樂中,“莫扎特—施特勞斯”式的聲音成了合稱在一起的聲音風格類型,但理查,施特勞斯沒有莫扎特那份清澈透明,有時候世故而有些疲乏。甚至有專家斷言,貝爾格的歌劇《璐璐》,由一個優秀的莫扎特女高音來扮演就不會有問題。至於瓦格納,情況比較複雜,有人認爲,唱瓦格納時應該把意大利美聲的那些分句特點都丟掉;但也有人認爲,瓦格納喜歡貝利尼,其實他的某些音樂裏也有貝利尼的旋律線呢,認爲加一些長的弱音也未嘗不可,但可以肯定,意大利式的滑音是不能使用的。
  美聲唱法需要五年以上的長期訓練,因爲它的教學原則立足於大量反覆試驗,不斷摸索,它是以特殊發聲機能爲基礎的`藝術形式。用示範及啓發式語言教學,達到強調氣息支持和正確起音、連貫地歌唱的目的。初學時在領會上雖有一定的困難,但是經過較長期的訓練,領會到了方法之後,都有很大的好處。用這樣的方式訓練出來的聲音比較自然,能較好地培養聲情並茂的良好演唱狀態。隨着美聲教學的成熟,聲音訓練方面的各種技術也日趨規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歌唱語言。必須首先深入理解歌詞,從歌曲內容出發去追求高度的藝術表現。要求歌唱吐字要像說話那樣清晰、親切。但如果真用說話時的發聲、吐字去唱歌,就會產生“有字無聲”的狀態,不能滿足歌唱“字正腔圓”的要求。所以要求“像說話”,而不是“真說話”的狀態。咬字時要求增大上下臼齒之間的距離,喉嚨就會隨着打開:子音要靠前,母音相對地說來則要靠後。子音容易破壞聲音的連貫性,所以子音要發得迅速而果斷,發出後要立即回到母音的發聲部位上來,這樣才能做到“字正腔圓”。
  嚴格訓練音準、節奏。特別是17世紀末以後,盛行即興演唱高難度的花腔華彩樂段,演唱這些無伴奏的即興花腔需要很好的聽覺和音準、節奏基礎。
  正確的呼吸。美聲強調呼吸是歌唱的基礎,要求“歌唱時保持吸氣的狀態”,“在氣息支持下歌唱”,用胸腹式呼吸方法。要求用調整呼吸狀態來調整歌唱狀態。
  準確的起音。要求起音輕鬆、明亮、準確、圓潤。起音是良好發聲的基礎,是調整氣息及喉頭狀態以及集中共鳴的最基本手段。而要完成良好的起音,一定要正確呼吸、喉頭穩定、思想集中、心理上作好充分的準備、聲門閉全、擋氣和呼氣通過聲門並振動聲帶這一對矛盾的恰如其分的配合。
  “美聲唱法”不僅是一種歌唱技巧,一種演唱風格,而且是一定的美學原則和藝術思想的體現。美聲唱法的演唱風格是歷代歐美音樂評論家往往着重從“風格”和“學派”即從藝術和技術兩個方面來評論歌劇或音樂會演出。通過對“風格”的評論。可以看出演唱者的藝術修養,語音技巧以及對樂曲的理解是否充足、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