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中燒傷內容的教學設計

學識都 人氣:2.11W

外科護理學在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方法單一、運用流於形式等問題,建議對影響學生把握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優化組合教學方法。廖燈彬等分析了外科護理學學生考試失分的原因,如易混淆、特異性評價標準辨析力不強、具有指導意義的數據記憶不清等。

護理學中燒傷內容的教學設計

筆者針對外科護理學燒傷課堂教學的難點,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取得較好的效果,介紹如下。

1、教學設計

1.1分析教材、制定教學目標教材爲曹偉新等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外科護理學》第九章第二節燒傷內容,課時40min.內容包括病因、分類、臨牀表現、處理、護理等。其中部分內容與水電解質酸鹼失衡、休克、感染等相關章節緊密聯繫,因此,教學過程中注意將相關課程內容融合講解,引導學生進行新舊知識聯繫,運用所學知識歸納總結其中的護理規律,融會貫通地學習。授課對象爲本科護理專業學生,根據其知識結構和培養目標,制定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燒傷病理生理,掌握燒傷面積計算和分類,掌握併發症預防和護理。

②能力目標。準確進行輸液護理,維持有效呼吸,會妥善護理燒傷創面,促進患者舒適,掌握燒傷病情觀察方法和要點。

③情感目標。重視患者情感和自尊需求,提供人文關懷。

1.2教學方法

1.2.1目標教學法以教學目標爲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如在講解燒傷抗休克治療時,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夠正確進行輸液管理。爲達此目標,將教材中抗休克治療和輸液相關護理內容整合,綜合爲5個問題系統講授:什麼時候開始輸液、部位及液體種類選擇、液體量計算、如何安排輸液、輸液效果觀察,使學生明確重點,掌握輸液時機、輸液通道選擇、輸液量的安排以及病情觀察等臨牀護理技能。在講解重度燒傷內容時,配合臨牀實例圖片,以生動形象富於感染力的語言講授,激發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強化學生的同理心,培養愛傷觀念,提高其人文修養。

1.2.2比較法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容易混淆、掌握不牢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對比。如在講解不同深度燒傷體徵特點時,分別將工、Ⅱ、Ⅲ度燒傷進行比較,淺Ⅱ度和深Ⅱ度燒傷進行比較,並將I、Ⅱ、Ⅲ度燒傷特點分別歸納爲“紅斑”、“水皰”、“焦痂”等關鍵詞,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抓住關鍵詞掌握重點。

1.2.3案例練習法教學中採用案例教學法,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_3].如在講解吸入性損傷時,先以案例講解,然後播放臨牀典型圖片,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其臨牀表現、提出護理措施,使學生感覺自己置身於臨牀護理工作中,學會以科學的思維分析判斷並解決問題。

1.2.4數據延伸法燒傷課程知識點分佈零散,採用數據延伸法進行課堂小結,如提問學生“5、6、7”、“1.5mL”、“3O~50mL/h”等數據分別代表什麼意義,學生就能夠立即思考“5、6、7”是指成人的雙上肢體表面積,“1.5mL”是指成人燒傷後第一個24h的輸液總量爲每1燒傷面積(Ⅱ。、Ⅲ。)每公斤體質量應補充膠體液和電解質液共1.5mL,“30~50mL/h”代表燒傷患者進行液體復甦後成人每小時尿量應維持在30~50mL/h.數據延伸法可有效的突出重點,提高學生辨析力,更好地鞏固課堂教學內容。

1.2.5教學過程以臨牀燒傷病例導入本次課程,多媒體課件封面選擇紅色火焰爲模板,凸顯本次課主題。燒傷分類和臨牀表現是本節課的重點,通過播放典型圖片,簡易口訣、板書、對比舉例、體現關鍵詞等方式講解燒傷面積計算和深度判斷;病理生理是本節課的難點,講解時利用學生已經學過的相關章節內容,啓發學生思維,並拓展講解不同階段護理工作重點,體現護理專業特色,介紹目前國內外對燒傷瘢痕預防和治療新進展,體現學科知識更新;在講解燒傷處理和護理內容時,將兩部分內容整合一起,綜合爲燒傷急救、維持有效呼吸、抗休克治療與護理、創面處理與護理、營養支持與護理、併發症的觀察與護理、心理護理等,使教學安排既遵循教學規律,又結構合理、知識一體化。講授時插入大量的臨牀護理圖片,如氣管切開吸痰、中心靜脈導管建立及維護、燒傷翻身牀使用等,以臨牀病例引導,使學生身臨其境,對授課內容有深刻的認識,並掌握牢固。教學結束前採用數據延伸法對課程內容進行小結,留思考題,讓學生溫習並鞏固知識點。

2、小結

通過這種教學設計,使學生從單一的接受式學習轉化爲接受與發現並重的學習方式,課堂上能夠積極參與討論、爭辯,課堂氣氛活躍。自2009年以來,分別爲2007、2008、2009級1500餘名護理本科生授課,學校學生雙向教學效果評價優秀,外科護理學結業考試中本章節內容失分率最低,課程錄像通過省級精品課評審,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合理的教學設計能夠將教學的科學性、知識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以最優的手段輸出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