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畫與水彩畫表現技法上的融合

學識都 人氣:1.2W

  摘要:明末清初,隨着東學西漸,西方水彩畫傳入我國並得到發展。它與中國畫雖然存在着諸多差異,但在用水、用筆等表現技法方面卻有着很多相融之處。中國畫與水彩畫分別代表着東西方的兩種不同的繪畫藝術形式,對水彩畫與中國畫的研究有利於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關鍵字:中國畫;水彩;相融
  
  一、用水方面
  
  水在中國畫和西方水彩域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無論是水墨畫還是水彩畫,都是用水作爲媒介來完成繪畫的。水在水彩畫中尤爲重要,水是水彩畫的靈魂。水在水彩畫中不僅起着調和水彩顏料的作用,還可以銜接畫面,使畫面順暢自然,水韻生動。水彩顏色隨着水的流動在水彩紙上產生的斑駁水跡,亦能使畫面產生肌理的效果,利用水漬及水的流動產生偶然效果是水彩畫的一大特點。中國畫同樣也善於用水,中國畫講究墨法即水法,用水分的多少和用筆的急緩輕重來決定墨色的變化。中國畫中常會有水墨的暈染、潑濺,都是用水來促成的。清代的張式在《畫譚》中寫道:“墨法在於用水,以墨爲形,以水爲氣。氣行,形乃活矣。古人水墨並稱,實有至理。”現代國畫大師黃賓虹說:“夫善畫者,築基於筆,建勳於墨,而能使筆墨變化無窮者,在蘸水耳。”都可以看出中國畫對用水的講究。
  水的靈動往往會給畫面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水墨畫與水彩畫的共融之處就在於水的運用方面。中國的潑墨潑彩畫與水彩畫的用水頗爲相似,即用水帶動彩或墨在紙面上滲透、遊蕩。中國畫家劉海慄、謝稚柳、張大幹都是潑墨潑彩畫的集大成者。張大千融匯了東西方藝術的寫實和寫意,擺脫了傳統思想的束縛,靠水爲媒介的潑墨潑彩畫很有水彩的味道。張大幹的代表作《愛痕湖》就是潑墨潑彩畫的典型代表作,畫面水漬所營造出來的氣息,是油畫等其他的畫種不能比擬的。
  
  二、用筆方面
  
  中國畫的基本技法在乎筆墨,濃淡不同的墨色與筆相結合構成溼筆、幹筆、枯筆、潤筆等結合各種筆法畫出長短不同的線來表現畫家眼中的世界。各種的筆法還會構成不同皴法,各種皴法再與筆力用墨相結合,會產生奇妙的藝術效果。清代王昱在《東莊論畫》中寫道:“用筆要轉束,不可信筆,蓋信筆則頓挫皆無力矣,善於用筆這,一轉一束皆有易趣。”清代的《芥子園畫譜》上講:古人云:“有筆有墨,筆墨二字人多不曉,畫豈無筆畏哉,但有輪廓而無皴法,即謂之無筆。有皴法而無輕重,向背,雲影明晦,即謂之無墨。”無不強調用筆在中國畫中的重要性。
  水彩畫的用筆雖然沒有中國畫那麼講究,但中國畫的用筆用墨同水彩畫用筆用色的技法也有一定的共通之處。水彩筆有圓頭也有扁頭,無論哪種水彩筆,在刻畫畫面物體的時候都講究一定的技巧,這樣纔會使畫面生動。例如,在表現草木的紋理上,可以利用扁平的排筆順勢向上畫,就可以表現出草木隨風擺動的態贄。
  水彩筆和國畫的毛筆一樣,都講究筆的彈性和柔軟度,過硬的筆不能吸水,不利於作畫。中國畫講究意在筆先,畫家在作畫之前構思好畫面的構圖及繪畫的各種步驟,順勢抓住靈感,控制好畫面,從而一氣呵成。清代的布顏圖在《畫學心法問答》中寫道:“筋骨皮肉者,氣之謂也。物有死活,筆也有死活。物有氣謂之活物,無氣謂之死物:筆有氣謂之活筆,無氣謂之死筆。峯巒蔥翠,林麓蓊鬱,氣使然也。”這種作畫的態度與水彩畫也很相似。水彩畫以透明輕盈爲自身的特點,反覆修改的水彩畫必定不易保持自身豔麗顏色和透明的水性特點,所以水彩作畫也不可猶豫不定,在用筆方面也是講究筆與意的。
  
  三、用線方面
  
  從現在已發現的原始巖畫、壁畫、陶繪上看,中西方在對“形”的感受和對“線”的運用方面有着很多一致的方面。有人說中國畫是線的藝術,以象形文字爲起點的中國藝術更注重線的'內涵。中國歷史上就有“吳帶當風”的說法,東晉顧愷之的畫就有“其筆意如春雲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的特點。中國畫有工筆和寫意兩種,其中工筆畫用線細緻流暢,畫面精美,有很強的裝飾味道。中國畫中有一種畫叫“沒骨畫”,不用勾線,只是用水來調出墨的濃淡變化,這種注重體塊色彩的繪畫同水彩畫有些相似,清代的任伯年、惲南田都是這方面的高手。
  水彩畫的線則是更注重對形體的描繪,水彩畫在用線方面可以借鑑中國畫的用線傳統,將兩者很好的相融,既注重刻畫物體的形體又講究用線的流暢優美。中國畫家王肇民的很多水彩靜物,就是將東西方線的藝術融合在一起。水彩畫的外輪廓不僅僅只是爲了表現體面,運用線來表意便是水彩畫同中國的很好的融合。
  
  四、中國畫與水彩畫對留白的藝術處理
  
  中國畫和水彩畫的畫面經常會有留白的處理,中國畫有“計白當黑”的說法,畫家往往把畫面中的行雲流水當做空白處理,營造虛實相生的意境。中國畫的空白在意境上並不是空白,而是畫家由客觀到主觀的情感表達。
  很多水彩畫也都會在描繪物體的受光面留白,水彩畫中較爲複雜的留白經常會使用留白膠來完成。水彩中留白的主觀處理,往往會使畫面對比強烈,更具感染力。例如在描繪雪景時,大面積的留白,能更突出主體物,以“無”襯“有”,營造深遠的意境。平龍的一系列水彩風景畫以及李錫華的逆光水彩景物等都會利用留白。這裏的白不會只是簡單的將空白的紙面留出,而是爲了處理畫面服務的。這與中國畫的留白多少也有些相似。水彩的這種主觀處理的目的與中國畫處理的效果相近,恰到好處的留白會使水彩透明性,使畫面更具水韻氣息,這也是畫家用心領悟大自然的體現。
  
  五、小結
  
  中國畫和水彩畫是東西方繪畫的代表,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國藝術文化交流更加頻繁。無論是中國畫還是水彩畫都需要融匯貫通,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中國畫與水彩畫相融之處的研究將更有利於中國水彩畫的發展,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將更有利於各國藝術文化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李倍雷,中國山水畫與歐洲風景畫比較研究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6。(7)
  [2]陳洙龍,山水畫語錄選,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lO,(4)
  [3]王克文,山水畫談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8)
  [4]甄巍,西洋油畫與中國水墨,學林出版社,2009,(6)
  [5]鍾家驥,水墨畫新論,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11)

論中國畫與水彩畫表現技法上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