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中國畫的包裝藝術欣賞教學研究

學識都 人氣:3.26W

摘 要:中國畫是傳統藝術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實際教學中,它依然面臨着諸多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具體情況的考察和對相關文獻的參閱,分析了美術欣賞教學研究的現狀,並初步給出瞭解決方案,試圖探索新的解決途徑。

基於中國畫的包裝藝術欣賞教學研究

關鍵詞:陶冶情操 美術教學 培養模式

引言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過去的五千年裏,歷史的長河留下了璀璨的文明,體現在書畫藝術的形式上,便是通過紙墨顏料等對花鳥山水進行的創作。古人們藉助不同的技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政治、人文等的認識與看法,陶冶自身的情操,留下傳世的作品。“品畫先神韻,論詩重性情。”時至今日,中國畫對人們的品性培養也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人們樂於相信和藉助中國畫的美術教學來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而由此也帶來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地加以思索。

一、現階段美術欣賞研究中面臨的困境

1.1 教學定位不明,師生興趣不足

關於美術的教學一直是學生學習培養中較爲重要的一環,不僅初等教育與中等教育中包含了這項課程的必修教學時段,許多學生也將它作爲自己未來專業的一種選擇。在高等教育中,除去美術史與基礎概論等的學習,中國畫的美術欣賞教學研究也受到相當程度的重視[1]。然而,由於受學制與現實所迫,部分學生在選擇這一課程時往往並不是基於興趣,只是爲了個人更廣闊的出路或者僅僅是爲了求取學分,這使得其在學習中不能正確明白自身的定位。更有許多學生認爲創作中最爲重要的是個人的繪畫技法,它見效快,易速成,而審美與個人情操的修養並非一日之功,凡此種種,皆讓學生在學習中常常棄之不顧。

此外,作爲教育的主導者,少數教師也抱有同樣消極的態度。在學校中,他們不注重課堂氛圍,僅僅是走馬觀花式的得過且過。課堂枯燥乏味,講授空洞無趣。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會產生不良的雙向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降低,教師也不能有充足的工作積極性。這根源於課程教學中對中國畫美術欣賞研究的意義思考不足,從而定位不明,又反過來影響了人們對其重要性的認知。長此以往,無論哪一方都更容易被衝擊力強、視覺感染度高的西方油畫吸引,而對傳統國畫意興闌珊。

1.2 社會需求較低,自我認同有限

中國畫屬於傳統藝術,距離我們快節奏的生活較爲遙遠。社會對於這種典雅的技藝總有敬而遠之的心態,以至於帶來“曲高和寡”的滋味。在有些枯燥的學習中,學生無法從中真正獲得自我的認同,個人的積極性很難被充分調動。而學有所成之後,又很難迅速獲得個人效益,這更打擊了學生們學習的熱情。

課堂的創作得不到指點,五彩斑斕的藝術世界不能帶來美的薰陶。過大的壓力中,對於中國畫的藝術失去關注度,線的規律難以把握,美的欣賞不能深入,基於中國畫的教學自然也難以維持。

二、對中國畫美術教學的改進方法與建議

2.1 改變教學目的與評價模式

美術教育的目的是爲了讓每一位學生都具有發現美的眼睛,去提高欣賞的能力和創造力,把所思所想體現在藝術中,而並非是短淺的、功利性的目的。這種改變是最根本的所在,若非如此,美術教學就不能真正找到合理的價值,也就不能吸引師生的眼光了。

大方向的改變困難重重,但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因材施教,而不能“唯學分是舉”。要盡力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有效提升學生對藝術的感染力。

同時,學校對教學工作的評價不能僅僅是創作技法的提高,更要讓學生真正從中獲得自我的提升,這樣才能達到“美”的教育目的。

2.2 從多角度入手,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中國畫中的山水之靈氣,是其繪畫藝術最獨特的風格。宣紙,墨跡,構成了與西方截然不同的格局。歷經數千年的滄桑鉅變,中國畫的藝術中蘊含了國人的思想與智慧,它與社會、信仰、感悟、審美都密不可分。如何從多種角度入手,去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熱情,是每一位研究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課本的教學不是唯一的手段。教師可以通過戶外寫生,讓學生真正地感悟大自然,明白“藝術源於生活”的真諦。不同的創作有着不同的時代背景,又由於中國畫與詩歌藝術密不可分,課堂上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等多種載體向學生訴說唯美的詩句,典雅的風景,藉此傳達出國畫中最美好的部分。例如“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的雅緻,“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的寂寥,引導學生去發覺藝術的人生,留下他們自己的春秋筆墨,纔是促進中國畫美術欣賞教學的最佳途徑[2]。

三、結語

古往今來,對人的思想產生震撼力的作品,或是飽含了對人性的思考與哲學的參悟,或是將自身融入山水之間,去體會自然的無窮魅力。中國畫既有時代的“春雲浮空,秋水行地”,又有人生的“乾裂秋風,潤含春雨”。想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習者的創作能力,對其藝術審美欣賞的教學必不可少。

通過對中國畫的美術欣賞教學研究,在今後的教學中師生都應改進自己的態度,只有雙方都積極參與和思考,才能真正的培養自身的藝術修養,使整個課程平穩和緩的發展進步下去。

參考文獻:

[1]卞俊鑫.基於中國畫的美術欣賞教學研究[J].大衆文藝,2014, 20:236.

[2]白培章.中國畫的美術欣賞教學研究[J].鴨綠江(下半月版), 2014,1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