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原理的新教學和授課方法的問題分析論文

學識都 人氣:1.26W

摘要:近年來, 專業認證工作在我國已經全面展開, 專業結構的調整和專業認證工作的推進已經成爲國內各高校學科建設的重中之重。交換原理作爲通信類學科的核心專業課程是專業認證中進行評估和考察的重點。然而, 現有基於交換原理的教學和授課方法已經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的需求。本文從專業認證的角度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若干問題進行探討, 以冀該課程能夠滿足專業認證的要求, 爲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秀通信工程技術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交換原理的新教學和授課方法的問題分析論文

關鍵詞:專業認證; 交換原理; 教學改革;

隨着通信技術的發展和上世紀末國內通信市場的繁榮, 國內通信工程技術人才供不應求, 各大高校競相開設通信工程相關的專業以滿足社會的需要。然而, 如何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通信技術人才自始至終是困擾我國工程技術教育的一大難題。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則有望解決這一問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障制度, 也是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和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重要基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核心就是要確認工科專業畢業生達到行業認可的既定質量標準要求, 是一種以培養目標和畢業出口要求爲導向的合格性評價。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師資隊伍配備、辦學條件配置等都圍繞學生畢業能力達成這一核心任務展開, 並強調建立專業持續改進機制以保證專業教育質量和專業教育活力[1]。如果能夠嚴格按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要求來對課程設置和授課過程進行要求, 則上述問題是否就可以迎刃而解?筆者多年從事交換原理課程及通信類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 因此就基於交換原理課程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一、交換原理課程的重要性

通信工程主要涵蓋信息的檢測、傳輸、交換、處理和識別。而交換原理是講述通信網中信息如何在兩個或者多個用戶間進行交換, 是通信工程相關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交換原理課程的開設能夠讓學生對通信網中基本的信息交換過程有一個基本認識, 瞭解電信交換設備的組成和電信交換系統的信令系統, 以及智能網、軟交換等新的專業知識, 初步掌握現代電信交換設備功能組成和工作原理。從通信工程人才培養的角度來講, 交換原理課程爲學生完成了基礎的信息交換知識積累, 讓學生了解交換技術的發展脈絡, 給後續的研究及從事相關工作奠定了基礎[2]。

二、交換原理教學現狀

交換原理作爲核心課程在通信人才培養方面理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在當前的實際教學中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主要存在問題:

(一) 重理論輕實踐

交換原理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 在當前的教學中, 過於追求對理論的講解而忽略了這門學科, 學生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踐環節才能對信息交換的理論和技術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只有針對每一種交換技術進行適當的實驗配置, 學生才能知道不同交換技術之間的優劣。

(二) 重古典, 輕現代

在講述交換原理的教材中, 核心內容部分大多數還停留在程控交換的階段, 而和當前通信網絡中已經廣爲應用的軟交換技術相關的內容則非常少, 即便是現代交換原理的教材也對這些新的知識一帶而過, 僅僅進行概念性的介紹, 對底層的工作機理不做深入講解, 造成學生所學內容與現實脫節。

(三) 實驗環境不充分

交換原理課程的實驗環境在各高校都不盡人意, 主要原因在於搭建一個能夠實現信息基本交換功能的、可供學生實驗用的數據交換網絡耗資巨大, 因此, 除個別專業性院校外, 很少有院校具備適當的試驗環境, 甚至很多學校都沒有爲這門課程配置實驗環節, 從而導致學生對該門課程沒有太多實踐性的認識。

三、面向專業認證的教改探討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對通信工程類相關專業的學生培養提出了很多詳細的、可量化的要求本學科所培養的畢業生必須具備11種能力[3]。而在這些必須具備的能力中, 最核心的就是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培養。因此, 基於上述問題, 交換原理的授課和教學方法應該進行如下調整:

(一) 理論實踐並重

在對理論知識講述不放鬆的基礎上加強對實踐環節的投入, 增強學生的自我動手能力, 通過實踐, 實現融會貫通, 實現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綜合工程問題能力的培養。

(二) 古典現代並重

古典的交換技術和交換設備儘管已經落伍, 但其交換理論是現代交換技術的基礎, 所以, 在當前的形式下對古典交換技術的講解應該重點放在理論部分, 而對現代交換技術的講解則要做到理論與實踐並重, 對理論的講解力求有深度, 而對實踐環節的設置則要有綜合性。

(三) 試驗環境的搭建

相對於搭建一個古典的程控信息交換網絡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 而組建一個軟件交換網絡則容易的多, 特別是搭建基於SIP協議的軟件交換網絡。因此, 課程的開設一定要有試驗環境的配套和有針對性地實踐環節的配置。

四、對一些問題的思考

當前的形勢下,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成爲各高校的工作重心。爲了適應專業認證的要求, 各學科也在大幅調整專業課程設置和專業課的學時安排。這固然是一個好的現象, 但是很多學校爲了在專業課中增加實踐環節而大幅壓縮理論課的學時量。使得學生的理論基礎薄弱, 實踐環節也無法順利開展, 其實與教學大綱調整的初衷背道而馳, 並沒有收到想要的效果。

五、結束語

本文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角度, 基於交換原理課程對通信類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教改措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並對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而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思考, 希望與有助於我國高校通信類學生的培養。

參考文獻

[1]余天佐, 劉少雪.從外部評估轉向自我改進—美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EC2000的變革及啓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 6:28-33.

[2]紀紅.“現代交換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0, 2 (3) :42-44.

[3]郭愛煌.通信工程專業標準、專業認證與特色建設[J].中國電子教育.2008, 4: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