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藝術素質教育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育

學識都 人氣:2.82W

論文關鍵詞:藝術素質教育 大學生 創新能力培養

論文摘要: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已成爲當今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與目標。藝術教育對於激發和強化大學生的創造衝動,培養和發展他們的審美直覺與想象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具有智育無法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大連理工大學電信學部創造力與藝術實驗班爲例,圍繞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主旨,分析了藝術教育與培養創新型人才之間的關係,並就如何在實踐中運用音樂等藝術教育手段的獨特功能,造就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新一代大學生提供了全新範例。 
  ??
  創新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永恆動力,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培養,是當代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和戰略抉擇。隨着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時代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緊迫要求,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已成爲當今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與目標。藝術教育作爲一種富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審美教育,可以開啓心智,發展學生感知、注意、記憶、聯想、幻想、創造的思維能力,塑造“生活的藝術家”,培養具有開拓性、新穎性、創新性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在理論上清醒地認識藝術教育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獨特作用,在實踐中自覺運用藝術教育的獨特功能,造就千千萬萬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一代新人,是高等院校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一、藝術素質教育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獨特作用
  藝術素質教育是大學生文化科學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渠道。通過藝術素質教育能拓寬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大學生的文化底蘊,啓發大學生的想象力,把理性美與感性美相結合,創造出既有科學性又不脫離自然的美,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闡述過藝術的重要性,他說:“開啓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樂。”藝術具有抽象性、可塑性、模糊性,這些特性使藝術具有無窮的魅力,具有無際遐想的空間,爲大學生在情感體驗、形象思維方面提供了比其他學科更爲廣闊的拓展空間,他們可以在想象的空間裏自由馳騁,使形象思維能力、想象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一)音樂欣賞作爲藝術培養的重要手段與實踐,有利於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所必備的道德品質和人格
  音樂塑造人類品德的價值,這是歷來中外哲學家、教育家樂於談論的話題。我國古代的《樂記》就多次提到樂與德的關係,所謂:“樂者,德之華也”,“樂者,所以象德也”,“樂終而德尊”。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也認爲:“音樂是萬德胚胎的源泉”。
  音樂教育引導個體追求崇高的理想,瓦格納就指出:“音樂用理想的紐帶把人類結合在一起,音樂的表現是永恆、無限和理想的”。如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展現的人類平等、友愛、四海之內皆兄弟的世界大同理想;前蘇聯作曲家格里埃爾的《聲樂協奏曲》以及勳伯格的《一個華沙倖存者》表達了光明必將代替黑暗,正義必將戰勝邪惡的信念;中國文人琴曲中抒發的超越物慾心累的自由渴望,都會影響審美主體的精神境界,使之具有更高的道德理想。
  (二)藝術欣賞與實踐能夠培養與提高整體把握結構與發展規律的能力,爲大學生提供更爲自由、廣闊的想象與創造空間
  藝術不以局部細節的模仿與真實來反映現實,不追求與客體的形狀來展現對象,它更深入到生命的內核和客體的本質來完整表現它的內在精神。因爲藝術運動的本質與世界運動、人類運動的基質有內在的聯繫,藝術與外在客體、人類主體的同構關係,就在於藝術的動力結構與一切事物的動力結構有相近的形式。藝術的形式美也集中地體現了科學美的規律。基於藝術的上述性質,人們從藝術美的欣賞入手,可以通過把握影響動態結構與特徵,從而提高把握客體整體結構與動態規律的能力,激發進一步探索宇宙結構和諧美和物理世界有序動態美的需求。我們對藝術的強烈興趣及敏銳的感受力,可以轉化爲追求真理和探索規律的動力、對直覺的把握能力以及科學的創造力。
  二、高等院校藝術素質教育的現狀
  高校藝術教育對於促進青年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它又是一種巨大的激發因素和原動力,是一種具有潛能的後續勃發的教育力量,是推動大學生積極進取、博學成才、不畏困難、開拓創新的強大精神力量。自《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和《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2010)》頒佈實施以來,普通高校藝術教育工作進入了一個科學、快速的發展時期。隨着藝術教育的不斷推進和進一步深化,高校藝術教育的管理結構與內部狀態、藝術教育需求與藝術師資匱乏等矛盾逐漸凸現,越來越多地引起高校和藝術教育部門的關注。早在2003年12月,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在上海召開了“全國普通高校藝術教育工作研討會”。會上代表們分析了當前普通高校藝術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並概括爲:“一是一些高校的領導對藝術教育的認識還不到位,學校缺乏對藝術教育的統一規劃和領導;二是一些高校藝術教育課程的設置和師資配備還不到位,沒有一支比較穩定的藝術教師隊伍,難以有計劃地開設藝術教育課;三是一些高校對藝術教育的管理還不到位,藝術教育管理體制還沒有建立,藝術教育沒有歸口管理的部門,有的還處於多頭管理或者管理無序的狀態。”時過境遷,以高校藝術教育的現狀來看,上述概括提到的兩個問題仍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第一,高校的藝術教育管理與教學管理體制亟待完善。高校中的“藝術教育中心”或“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中心”或“藝術教研室”,大都由學校團委主管,其職能包括“藝術課程教學,課外、校外藝術教育活動,校園文化環境建設”三個主要方面。擔任主管角色的學校團委相對偏重於藝術活動開展和學生藝術團隊建設的部門職能要義;公共藝術課程的開設和教學工作則由教務處負責,體現的是對藝術課程的形式需求,個別高校就連團委主管下的藝術教育(部門)的“身份”定位(教學部門或行政單位)仍懸而未決。在此現狀下,學校藝術教育、藝術教學過程中的無序管理、多頭管理或管而不理的現象時有發生,在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佈局結構和師資隊伍的建設與管理、教學與教學研究管理等方面還明顯存在着薄弱環節,處在“散亂性、暫時性、應對性、淺層性、經驗性”的狀態,與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的戰略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