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論文:德育教育中的師愛之情

學識都 人氣:2.95W

我作爲一名年輕教師,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懷着一顆對學生無私奉獻的心,帶着對學生全部的愛走上講臺,讓學生在教師愛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全面發展。這一信念不僅是促進我不斷成長的內在動力,更是作爲一名教師應具備的一切。

德育論文:德育教育中的師愛之情

陶行之先生說過:“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由此可見,教師的愛多麼重要啊!教師的愛是一種力量、一種品質,是教育成功的祕訣。可以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就沒有學生的一切;沒有愛,教師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義和價值。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愛是基礎,愛是本質,愛是師德的核心,愛是教師最基本的行爲準則和道德準則。那麼,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讓學生在師愛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呢?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用真誠的愛打動學生

愛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是學生的一種心理寄託,是學生一種內心渴望。教師只要真誠真心的付出愛,不但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溫暖之情,而且還很容易打動學生。一旦學生這種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可以增進師生友誼,產生情感共鳴,啓迪學生心靈,喚醒學生理智,就可以達到“親其師、信其師、樂其師”的境界,從而把握成功的教育真諦。

我們知道,在班級裏,無論是學習方面,還是其他方面,都有一些表現好的孩子。在老師和學生的眼裏,他們都是優等生,老師寵着,同學敬着,在他們的周圍只有讚許的目光和激勵的話語。可我覺得,如果這些孩子不受到挫折教育的話,他們將來遇到困難時就不能承受得了了。所以,我在必要的時候,也會適當的批評他們,使他們知道自己也有錯的時候,應極力改正自己的缺點,使自己更完美。

愛可以使好的學生充滿信心,不斷改進、提高,積極向上;愛可以使學生精神得到充實,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優化,思想得到昇華。所以,只有教師用真誠的愛去對待學生,才能打動學生,教育好學生。

 二、用無私的愛感化、關愛差生

在德育工作中,教師不僅要愛聰明、漂亮、健康、學習好的學生,而且還要愛反應遲鈍、調皮搗蛋、有不良行爲習慣的學生,杜絕偏愛優生與歧視差生。“植而不修則歪,教而不育則差,育而無方則罔。”在我們的德育工作中,愛要無私!

我認爲教師在對待“差生”問題上要以全部心血傾注在他們身上,全心全意,耐心細緻地進行轉化教育工作,不僅不嫌棄、不歧視,而且多加愛護,對他們常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恆。善於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這樣,轉化差生就不再是“老大難”的問題了。

愛是一種純潔的感情,它不是靠強制,更不是靠利誘培養起來的。只要我們愛差生與愛優生一樣,並給予差生更多一點的關愛,也可以使最差的學生也能看到自己的成功,並體驗到成功的自豪感和對學習、生活的信心,就能成功感化他們的心靈,從而真正轉化差生。

 三、寬嚴相濟,顯露真愛

寬容與嚴格是矛盾的統一體。寬容是另一種意義的嚴格。這裏說的寬容是一種教育藝術,是指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過程中的一種策略。它的前提是對學生嚴格要求,目的是使學生有效的接受真理,承認和改正缺點、錯誤。教師要對差生“嚴中有愛”,對優生要“愛中有嚴”。

孩子畢竟是孩子,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不能只用嚴厲的批評、叫家長、寫保證書等簡單、粗暴的辦法來壓服那些屢教不改的學生,這樣往往會適得其反。只要我們捧着一顆寬容的愛心對待他們,他們也會在愛的力量下變聰明,會進步的。推心置腹,以誠相見,充分尊重相信學生,是師愛的表現。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就是這個道理。

學生不是完人,更不是超人,犯錯誤是學生的特權,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正常現象。我們只有對他們“嚴中有愛,嚴中有愛;嚴而有度,愛而有方”,就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實現教育的目標。

四、將心比心,以愛換愛

美國學者戈爾曼說過:“不能識別他人的情緒是情商的重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哀。”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做個有心人,用“將心比心”這一方法,去實現“以愛換愛”的目的。

師生之間的溝通,教師要以情爲重。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要顧及到學生的感情。這樣才能引起師生雙方情感上的共鳴,無疑利於師生雙方的有效溝通。

教師用“將心比心”的方法,實現了學生“以愛換愛”的目的,對我們今後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

綜上所述,說明了教育的本質是愛。在德育工作中,教師只有懂得愛自己的學生,纔能有巨大的熱情去愛事業,進而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德育工作是一項充滿挑戰性又具有愛心的工作,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自己。同時還要不斷致力於自我教育,才能教育好別人。我作爲一名年輕教師,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懷着一顆爲學生無私奉獻的心,帶着對學生全部的愛走上講臺,讓學生在師愛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全面發展。這一信念不僅是促進我不斷成長的內在動力,更是作爲一名教師應當時刻謹記不能丟棄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