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以教育爲導向發展職業問題的對策論文

學識都 人氣:1.36W

論文摘要: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主要以就業爲導向進行改革和創新,在改革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爲此,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要提出建議和對策。

試析以教育爲導向發展職業問題的對策論文

論文關鍵詞:職業教育 就業導向 建議和對策

一、職業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職業教育定位不明

定位問題關係到學校的辦學方向。職業教育與經濟建設聯繫最爲緊密,是培養和培訓基本就業者的教育。從這個意義上說,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職業教育應面向社會、面向市場,以就業需求爲導向,培養人才。但是很多職業院校在發展的過程中忽視職業化教育,過多強調理論教學,一味地想升格爲本科院校,以爲這樣就找到了學校發展的道路,其實這是沒有認識到職業教育的本質,沒有真正將其正確定位。

2.職業教育結構不合理

職業教育結構發展不均衡,不能及時適應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在專業結構上,主要還是以傳統專業爲主,新興專業和特色專業發展比較緩慢。一些新知識和新技術含量高的專業得不到發展。不同層次之間的職業教育街接不上,職前教育與職後教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學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無法並重。

3.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困難

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根據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要求,培養多層次、多樣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社會所需的高素質勞動者。但是,現在出現的情況是生產服務一線缺乏高技能人才,而職業院校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職業院校設置專業時沒有經過充分的調研,對人才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未做深入的瞭解,培養出的人才不符合市場的需要。

4、教師素質有待提高

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沒有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職業教育。職業院校的教師不同於普通學校的教師。只有學歷證書是不能夠滿足教學的。長期以來,我們只關心擁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所佔學校教師的比例,而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職業院校需要的是“雙師型”的師資隊伍。目前,職業院校教師無論在數量、結構、層次和素質等方面都不能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

二、以就業爲導向改革職業教育

1.明確職業教育定位

職業教育必須以就業爲導向,堅持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的辦學方向。職業教育的辦學方向不是中職升高職、高職升本科,更不是盲目轉向普通教育。中等職業教育主要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高素質勞動者;高等職業教育是在高中階段教育的基礎上培養高技能人才。各級職業學校要明確並堅持這樣的定位。職業學校從開始辦學就要找準就業市場需求,積極配合勞動和人事部門,密切與企業和勞務市場的合作,按照“訂單培養”的要求進行機制的改革。

2.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以服務爲宗旨,以就業爲導向,是職業教育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職業教育必須依據經濟建設、市場需求進行教學改革。

第一,調整職業教育專業結構。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正從數量緊缺轉向結構性緊缺。職業院校要根據產業結構和勞動力市場變化,調整專業。貓準市場設置專業,突出特色,增強適應性,把就業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放在職業教育的突出位置。切實加快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技能緊缺型人才的培養,以第二、第三產業爲主,建設一批示範性專業。第二,創新教學模式。以就業爲導向實施教學,引入新加坡“教學工廠”和德國“項目教學法”,改變原來傳統的教學模式。首先,調整教學大綱和課程設置,調整基礎文化科學,適當增加專業課和就業能力的教學時間;其次,專業課教學內容求實,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將部分專業課放到企業去,或將企業生產項目的某些環節帶入課堂,充分利用企業豐富資源促進教學;再次,儘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開發新穎有效的教學組織和管理方式,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第三,在職業院校實行“雙證融通”。把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提高職業院校畢業生的職業技能和創業能力。職業學校在進行教學課程改革時,要多聽取勞動部門的意見,學校與勞動部門合作,真正實現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融通”。

第四,充分利用職業教育資源。職業院校要充分利用職業教育資源,積極開展對下崗失業人員和在城市務工的農村青年再就業培訓和職業培訓,幫助他們不斷更新知識,開拓職業空間,提升職業能力,爲國家技能型人才培訓計劃作出貢獻。

3.以就業爲導向,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職業教育屬於“能力爲本”的教育。面對市場需求和新經濟的挑戰,職業教育關注的焦點是儘可能提高勞動者適應社會發展與技術變革的能力,滿足社會對就業者越來越高的綜合素質要求,爲個人職業生涯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一個堅實的平臺。爲此,職業院校培養學生的目標應定位在就業有優勢、創業有能力、繼續教育有基礎、發展有空間的位置上。

在教學過程中,應以提高學生全面素質作爲出發點、立足點和歸宿。確立“能力本位”的價值觀念,教學過程的重心從灌輸書本知識轉移到提高學生全面素質上來,培養“一專多能”的人才。實行“訂單式”人才培養,以企業和社會急需的人才爲目標,建立以社會需求爲主導的人才培養模式,打破高職院校現行死板的按專業、學科設置課程的框架,構建靈活的“課程模塊”制,真正建立起以市場需求爲導向的學科專業設置模式。打造社會急需的“銀領”人才,職業教育教學必須與生產實踐、社會服務和技術推廣緊密結合,加強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訓練,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形成一支“雙師型”職業教師隊伍

建設一支能夠適應職業院校以就業爲導向、強化技能性和實踐性教學要求的教師隊伍,是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保障。一是進一步擴大職業學校用人自主權,打破學歷界限、身份界限,堅持能者爲師,充分吸納各方面的技能型人才,開闢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員和能工巧匠進入職業院校的綠色通道,努力擴大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的比例。二是深化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爲核心的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建立與職業教育相適應的教師聘任、評估、分配、獎勵辦法和編制辦法,通過政策導向使廣大教師安心教學工作崗位。三是要加強在職教師培訓。充分利用國家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完善省、市兩級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建設,通過培訓、進修等方式,提高職業學校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學歷層次。四是建設專職和兼職相結合的教師隊伍。推動教師在企業和學校之間的流動。鼓勵職業學校教師定期到企業生產一線帶職帶薪工作,並把瞭解和掌握的本專業生產一線的最新知識、設想和操作技能儘快充實到教學中,使職業院校的教學內容與企業的需要緊密結合,實現人才培養和企業需求的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