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本會計教學體系的構建論文

學識都 人氣:5.86K

一、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

關於成本會計教學體系的構建論文

(一)理論教學內容

傳統的成本會計課程理論教學內容主要是對工業企業成本覈算的基本理論知識進行了闡述,如成本會計概述、工業企業成本覈算的要求及一般程序、費用的歸集與分配、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以及成本報表與成本分析等內容,並未涉及其他行業成本的核算,對成本管理、成本會計的前沿理論知識也未進行闡釋,因此,爲及時吸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理論視野,該理論教學內容需要進一步完善。在成本會計課程新理論教學內容中,補充了本量利分析、其他行業成本的核算、成本會計前沿理論,以及成本管理理論知識等內容。通過進一步完善成本會計課程理論教學內容,爲學生提供了一個較爲完整的理論內容體系,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根據相關理論內容進行新知識的探索,從而爲其將來從事相關方面的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此外,理論對實踐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因此,紮實的理論基礎將有益於實驗的順利進行。

(二)實驗教學內容

一般來說,成本會計課程的實驗教學內容應當與理論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將理論教學內容充分反映在實驗過程中,因此,成本會計課程實驗教學內容應當結合其實務操作的特點,在充分考慮實驗模式影響的基礎上,選擇與運用相關產品成本計算方法,重點突出成本覈算的實驗環節,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鑑於此,從總體上看,實驗教學內容主要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即:實驗目的、實驗要求、實驗模式、實驗程序、實驗步驟、實驗結果及實驗的心得體會。由於實驗的模式、程序和步驟較爲重要,因此僅針對這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1、實驗模式

可供選擇的實驗模式主要有兩種,即:手工模式與電算化模式。其中,“手工模式”是傳統的實驗模式,採用該模式的數據處理工作量大,也會對會計信息傳遞的準確性與及時性造成一定影響,但是,該模式會使學生全面瞭解賬務處理的來龍去脈,並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有利於其從手工模式向電算化模式的過渡。“電算化模式”是在引入計算機技術之後,所形成的現代會計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新成果,該模式正越來越多地爲會計工作者所用,且其高速、高效、準確的數據處理效率使會計人員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而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在對會計信息的分析過程。然而,針對成本會計課程的實驗教學,電算化模式中有相應的賬務處理模塊,即“成本計算”模塊,因此,成本會計實驗教學內容應當重點闡述該模塊的應用。

2、實驗程序

在實驗程序的選擇上,可以採用的較多,如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科目彙總表賬務處理程序、彙總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日記總賬賬務處理程序、多欄式日記賬賬務處理程序等。由於成本會計課程的實驗教學內容應重點突出成本覈算,因此,可以選擇科目彙總表賬務處理程序,該賬務處理程序具有步驟簡單、易於操作、運用方便的特點,能夠滿足成本會計課程實驗教學的`要求。在科目彙總表賬務處理程序中,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操作步驟,以及根據原始憑證與記賬憑證登記明細賬操作步驟,應注意突出成本覈算的實驗內容。此外,編制的會計報表不僅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等三張基本報表,還應當包括相關的成本報表。

3、實驗步驟

成本會計課程實驗教學內容中對於實驗步驟的安排,應當與財務會計實務保持一致,只是在實務操作具體的某個步驟中,注重相關成本會計實務的操作。一般來說,財務會計實務操作的步驟主要包括:期初建賬;會計事項分析;填制和審覈會計憑證;賬簿的登記(包括日記賬、明細賬和總賬);編制調整前試算表;錯賬的查找與更正;對賬;結賬前的賬項調整;編制結賬工作底稿;結賬;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會計憑證的裝訂與會計資料的保管等。因此,在成本會計課程實驗教學中,其實務操作步驟應當注意三個主要環節,即:填制和審覈會計憑證;賬簿的登記;編制會計報表。在前兩個環節中,應當注意費用的歸集與分配的核算,以及產品成本計算方法的選擇與具體運用;在編制會計報表環節中,應當注意成本報表的編制與分析,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成本預測、決策與成本計劃、控制等。

(三)理論教學內容與實驗教學內容的結合

理論對實驗具有指導意義,而實驗又可以對理論進行驗證。鑑於此,在進行成本會計課程理論教學時,可以簡單介紹實驗的相關內容,從而爲將來進行實驗教學做鋪墊;同時,在進行實驗教學時,可以將理論內容進行重複講解,以期將理論運用到實驗中去。因此,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結合是成本會計教學的統一,也是兩方面教學內容的綜合,這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靈活安排,進而達到財會類課程教學的要求。

二、結束語

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教學,在構建新體系的過程中應參考學生與“一線”教師的建議和意見,同時體現新會計準則與制度的要求,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充分結合,從而不斷完善該課程教學內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