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築元素在環境設計教學中的導入論文

學識都 人氣:1.92W

摘要: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審美需求也在不斷變化,爲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和人們的審美需求,我國環境設計的轉型迫在眉睫,而在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中引入傳統文化元素是轉型的重要一環。文章以傳統文化中徽派建築元素爲例,論述徽派建築元素在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的導入。通過將徽派建築元素引入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課堂,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與設計能力,也使得環境設計實現本土化、民族化。

徽派建築元素在環境設計教學中的導入論文

關鍵詞:環境設計;徽派建築;元素;教學

2017年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道:“挖掘整理傳統建築文化,鼓勵建築設計繼承創新,推進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工作,延續城市文脈。”這爲我國環境設計專業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爲環境設計教學思路指明瞭前進的方向,使得我國傳統文化與環境設計的融合更加深入。爲了使當前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學與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合,必須建立系統的、科學的架構,才能爲未來環境設計的特色化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徽派建築作爲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典範,極具民族風格與地方特色,它作爲皖南地區代表性的標誌,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緊密結合,將徽州文化中的鄉土氣息表達得淋漓盡致。本文以徽派建築爲例,探討徽派建築元素在高校環境設計教學中的導入,在創造力訓練過程中,加入對徽派建築元素的感悟,然後在邏輯思維的引導下產生創新成果,在設計驗證過程中,實現環境設計的民族本土化,更好地將中國傳統文化與優秀設計相結合。

一、環境設計內涵的發展與需求轉變

面對西方科技與文化對國內環境設計的巨大沖擊與影響,國內環境設計在與傳統文化結合方面則略顯薄弱,特別是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中教師創新能力不足,很難通過相關課程讓學生快速領悟環境設計專業的真諦。絕大部分教師對圖形設計創新思維方法不夠重視,對類似頭腦風暴的創新思維方法也瞭解甚少[1]。環境設計的轉型迫在眉睫,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育過程中導入傳統文化成爲轉變過程的重要一環。思想觀念的轉變與更新是重要的工作內容,而教學內容的轉變,課程的調整與教學目標的更新則是轉變的落實環節。此外,國家的相關文件與政策,爲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引入傳統文化指引了方向,明確了發展目標。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看,我國的傳統文化強調直觀的感悟與理解,倡導從整體來認識與解釋事物,並且研究不同事物之間的相關聯繫。因此,爲了更有效地滿足當前創新能力與教育發展的實質需要,教學者需要審視自我,不斷鑽研傳統文化同創造力發展之間的關係,爲將來的轉變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徽派建築元素的種類分析

徽派建築是我國地域文化特徵明顯且保留相對完整的建築流派。其以中國古代風水理論爲依據,強調天人合一,完美地將山光水色互相交融。徽派建築的特色是以粉牆、黛瓦、馬頭牆作爲基調,並通過加入石雕、木雕等具有吉祥意義的圖騰來表達人民的美好願景。其以黑白爲主色,高牆錯落有致,馬頭翹起,結構分明,外觀素雅大方。徽派建築大氣磅礴,天人合一,將其建築元素融入城市景觀設計中,不僅可以爲城市增添傳統文化氣息,而且可以激活人的精神感受,緩解城市生活壓力[2]。

(一)傳統徽派建築元素分析

1.馬頭牆。馬頭牆是徽派建築的典型元素之一。古代徽州建築多爲磚木結構,古人出於防火的需求,樓房四周常常砌有高過屋頂的磚牆,屋角高高翹起,形似馬頭,頗有特點,故稱之爲“馬頭牆”。馬頭牆輪廓呈階梯狀,屋脊深入淺出,錯落有致,極具動態美。俯瞰建築整體,馬頭牆高低起伏,仿若萬馬奔騰,氣勢磅礴。馬頭牆色彩樸素但內涵豐富,蘊含着純真的鄉土田園氣息,強調返璞歸真的美學觀念。此外,馬頭牆的“馬頭”通常有兩層寓意,一方面是古人期望自己能功成名就的美好願望,另一方面是家人對於在外的遊子早早歸家的期盼。馬頭牆明朗素雅,錯落有致,內涵與形式有效結合,極具寓意美[3]。

2.粉牆。古代徽州建築多采用灰白色調,使得房內私人空間同房外公共空間形成色彩上的合理過渡,極具儒家風味,體現出更高水平的審美內涵,徽州人低調典雅的性格也可見一斑。“粉牆”亦是徽州建築的典型元素之一。

3.窗和屋頂。徽派建築四面由高牆封閉,利用天井通風采光,所以在徽派建築中窗的實用意義不是很大,通常窗小且牆外很少開窗。在白牆的襯托下,黑且小的窗極具特點,成爲徽州建築的特有元素。在徽派建築中,一般以雙向屋頂爲主,附屬房配置單向屋頂。坡屋頂微微向內捲曲,有利於屋頂排水。此外,當地人因地制宜,創造出三角屋頂及其他類型的屋頂。隨着現代科技飛速發展,設計師推陳出新,在繼承傳統徽派建築坡屋頂的同時,創造出許多具有現實意義的屋頂形式。

4.徽州三雕。石雕、磚雕、木雕作爲古代徽州的傳統工藝,通過二維和三維的有效結合,點線面體的運用,雕刻出極具藝術美感的.畫面,形成徽派建築裝飾中的典型元素。雕刻出的畫面空白較少,多以人物、瑞獸、樹、花、雲紋等創造出豐富的場景,塑造有趣的故事。人物生動,花樹栩栩如生,讓人難以忘卻。雕刻對於工藝精湛程度要求極高,並且要求所描述的故事具有一定的敘事性與複雜性,以展示其裝飾性與吉祥的寓意。

5.天井和庭院天井是徽派建築中最具有特色的構成元素之一,所謂有堂皆有井是指徽派建築中都存在天井,這也體現了古徽州人“四水歸堂”的傳統思想。在古徽派建築中,由於牆高窗小,故多采用天井進行採光、排水和通風。天井不僅可以擴大人們的視覺空間,而且還將儒家思想、風水構造等理論集於一體。站在徽派建築的院落中擡頭望天,四方四正的一抹藍色便是天井的獨特美感所在[4]。

(二)徽派建築在當代建築中的演繹

爲了突出地域特點,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大量的徽派建築元素被運用到當代建築中,從而形成新徽派建築。其元素與符號不應該被僵化,它是有生命的,是根植在文化之上的。在環境設計教學的導入和設計過程中應該緊抓其文化的魂魄,更多關注符號與元素背後的文化與內涵,結合地域特點,將徽派建築元素用於各環境空間的建設中。徽派建築在當代建築中的演繹主要有以下幾點:

1.色彩。色彩是最爲感性最爲直接的藝術語言。傳統徽派建築外觀簡單素雅,使用黑白灰三色,對比明顯卻又不失風格,體現出徽派建築文化的內涵。在環境設計中,針對不同的環境,應該考慮色彩的變化與張力。徽派建築中大塊的黑白灰三色,沉穩素雅卻又不失明快,偶爾出現少許鮮亮的色彩,也會變成喜人的點睛之筆。徽派建築以黑白灰作爲基調,點線面流暢結合,時尚簡約,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追求[5]。

2.點線面特徵。徽派建築中點的使用非常有特點。牆高窗小,牆白窗黑,黑黝黝的小窗在白牆的掩映下分外明顯,成爲白牆上的點睛之筆,使得建築更加引人注目。在當代建築中也常採用類似的方法,起到加強的作用。木構建築在我國傳統建築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強調線的概念,傳統建築中的柱、樑等均是線條的不同組合。建築通過面給予人們最爲直接的印象,在徽派建築中,馬頭牆便是最爲直觀的面,白色的牆面挺拔大氣,黑色小窗靈氣動人,兩者的結合便是面與面的交融與碰撞。徽派建築中點線面三者的運用隨處可見,無論是弧度優美的坡屋頂,垂直挺拔的馬頭牆,還是圓潤優美的樑柱,均是點線面三者的完美結合,使得建築規整中又帶有一絲有趣,嚴肅中又不失活潑氣息。徽派建築中點線面的使用給當下環境空間的設計帶來了一定的借鑑參考意義。

3.特有元素。馬頭牆在新徽派建築中,不再具備防火功能,更多的是強調線條結構,豐富建築層次,加強建築的透視感與立體感。在當代建築中,一方面馬頭牆使用的位置、比例、疊落程度都要反覆進行推敲,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另一方面,馬頭牆也不能只是單一的模仿,而應該做到形似神似。坡屋頂在新徽派建築中已經經過簡化,其形式多爲單坡或雙坡。構型完美的坡屋頂不僅能增加建築的立體結構,而且可以成爲變化多樣的城市天際線。徽派三雕可以運用於各類環境設計與建築設計中,其多用於牆面裝飾、吊頂裝飾。採用精緻的石雕、木雕和磚雕,可以營造空間氛圍,顯得設計儒雅卻又不沉悶[6]。

三、徽派建築元素在環境設計教學中的導入流程

隨着科技的飛速發展與社會需求的增大,環境設計的轉型迫在眉睫。轉型一方面是理清屬性,明確定位;另一方面則是加強環境設計專業的理論教學,提高學生的設計與實踐能力。本文探討將徽派建築元素導入環境設計教學中的方法,使我國區域優秀傳統文化與環境設計更加深入融合。

(一)教學體系的設計與安排

將徽派建築元素導入環境設計教學,按照環境設計專業不同課程進行相關融入,通過具體課程與教學目標的實施,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1.建立良好的學習框架。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年級的課程,有區別地將徽派建築元素引入到教學中,從一開始培養學生對於徽派建築的認知與理解,到最後自主創新將徽派建築元素運用到設計中去,從而創造一個良性的學習框架。比如大一的中國傳統紋樣課,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徽派建築中的特色元素圖式進行臨摹與研究;大二的風景寫生課程中,可以帶學生去古徽州區,實地觀察徽派建築的風格與特點,進行現場寫生;大三的古民居考察與測繪課程,可以進一步實地向學生介紹徽派建築中的典型元素,讓學生積累大量相關知識;大三大四可以佈置相關專業設計作業,將徽派建築中的各元素應用到環境空間設計中去;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在線教學,利用翻轉課堂或者視頻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理解和拓展相關背景文化。

2.探索性設計研究。在大三的專業課程中結合徽派建築相關文化進行考察調研,在民宿設計課程中開設“徽派建築元素設計專題”。大四的畢業設中也可綜合地將徽派建築元素融入設計項目中。其重點在於,結合導師制與工作室制的特點,根據不同徽派建築元素的特點設置題目,學生則根據自己的喜好傾向進行選擇,自主參與某課題組的研究。專題設計要主旨明確,幷包含調研、安排與策劃和設計等全過程。學生通過前期理論研究,中期的實地調研與後期的自主設計,對徽派建築元素及文化內涵的認識與思考更加深入,設計調研能力得到提升,設計成果也與徽派建築的傳統文化相融合。3.教學支持。徽派建築元素的學習對於學生而言,需要調動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時刻注意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態,不斷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直面交流,幫助學生健全完善徽派建築文化的知識體系,同時教師還可以提供多種實踐採風活動,幫助學生了解徽派建築元素在環境設計中的變形與使用。通過不同的學習方式,開拓學生眼界,調動學生的興趣。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下,利用翻轉課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二)教學的實施要點

在實際實施過程中,主要強調以下幾個方面:

1.綜合考量。在專業課程設計的實施過程中,除了要考慮設計可行性與外觀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要將徽派建築文化底蘊貫穿其中。這種思想要求學生在設計過程中要把握結構、材料、設計元素的運用與施工可行性四者之間的平衡,只有這樣纔能有效把握設計全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中考量到設計的方方面面[8]。

2.設計協同。設計協同要求小組以合作的方式在設計過程中運用數字化手段將徽派建築元素融入環境設計,並對設計過程中的每個細節與數據仔細推敲,認真考量,反覆推演,從設計構造到最終安裝過程都全程參與,每一個小細節都決定着最終設計的成敗與否。數字化協同可以帶來更加精準的設計數據,只有在團隊協作下才能學習到更多知識與經驗。

3.深化設計。設計方案在不斷的推敲與修改後,最後由導師進行評判,找出存在的不足並且對設計方案進行細化處理,才能取得行之有效的設計。而深化設計是將已在軟件上生成的模型進行拆分細化,生成可供lasercut分割的文件,再利用驗證實驗對設計方案進行修改,爲徽派建築元素較好地融入公共環境空間與建築的設計方案提供堅實的保障[9]。

4.導入方法。徽派建築在導入環境設計教學過程中,常見的導入方法有以下三種:

(1)情境導入。情境導入包括激發疑問導入、情感導入與問題矛盾導入。顧名思義,激發疑問導入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出問題來尋求答案,以此激發學生的自主求知慾望;情感導入則是要創造一個特定的學習氛圍,針對徽派建築元素導入,可以從徽派建築文化背後的故事及傳承開始談起,從而提高學生與知識的情感融合程度,進而產生共鳴;問題矛盾導入是指在特定情境中創造一定的觀點衝突,通過討論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2)情景導入。情景導入多指利用媒介創造特殊的語言動畫情景,引導學生從直觀單一的形象思維過渡到複雜立體的抽象思維。對於徽派建築元素的導入,可以通過相關媒體觀看徽派建築古往今來的變化與傳承,瞭解徽派建築的平面及三維構圖,從而加深瞭解,提高學習興趣。

(3)直接導入。一是審題導入,通過探討徽派建築元素的特點與運用幫助學生思維直接到達學習主體;二是舉例探討,可針對徽派建築中特有元素,如馬頭牆進行論述,以此引出整個主題。三是討論導入法,教師可通過討論環境設計專業與區域傳統文化的融合進而拋磚引玉引入徽派建築元素。

四、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將徽派建築引入高校環境設計教學中去,在教師的教學中,通過建立良好的學習框架、設置探索性設計研究,以及進行專題訓練,使得每位同學在自主設計過程中不僅能夠更深層次地瞭解徽派建築元素以及背後的文化傳承,提高設計創新能力,並且在未來的設計過程中,可以借鑑本次設計,將自己的設計理念更有效地表達到設計作品中去。這不僅是對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加強與發展,也爲我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運用提供了更加寬廣的思路。

參考文獻:

[1]崔帆.圖形設計創新思維教學現狀問卷調查及分析[J].遵義師範學院學報,2010(6):123-128.

[2]應莉.徽派園林元素在城市景觀的應用[J].鄂州大學學報,2017(2):54-56.

[3]陳緒忠.視覺元素對園林景觀設計的作用及運用芻議[J].江西建材,2014(21):199.

[4]蔡如,劉華平.現代中式徽派文化主題的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探析[J].廣東農業科學,2012(4):41-43.

[5]劉永德.建築空間的形態結構涵義組合[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6]高波,曹正平.現代建築的徽派建築風格營造[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6):167-169.

[7]柯山.學生創造性思維在我院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培養[J].遵義師範學院學報,2011(4):125-127.

[8]瞿晨.徽文化元素在現代高校校園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013(10):88-91.

[9]徐晶.相與爲一:藝術設計開放實驗教學中的多元發展探索[J].裝飾,2015(5):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