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學識都 人氣:7.48K

〔論文關鍵詞」網絡時代 大學生 思想 挑戰 對策

淺析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論文摘要〕隨着科技的迅猛發展,人類正步入一個以互聯網的普及和其不可替代性爲主要特徵的網絡時代。網絡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將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將從分析網絡時代大學生行爲特點出發,探討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隨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社會正在步入一個以互聯網的普及和其不可替代性爲主要特徵的網絡時代。網絡猶如一把雙刃劍,帶給人們方便和快捷的同時,也向人們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採取積極有效的對策應對這些挑戰,是每一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1網絡時代大學生行爲心理特點

大學生的年齡大都處於17,18歲到24,25歲的青年中期,基本具備了成年人的體格和各種生理功能,但是在心理上尚處於“斷乳期”。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於形成階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網絡的出現,對大學生的行爲模式、價值取向、政治態度、心理髮展和思想觀念等等必將產生直接而深刻的影響。與網絡相關聯的大學生行爲心理特點表現出以下特徵:

1.1自我意識強,認知能力相對較差

所謂自我意識是指人們對自身及其與周圍事物的關係的認知體驗。隨着生理機能的成熟,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和獨立傾向明顯增強。大學生精力充沛,興趣廣泛,喜歡追求新奇刺激,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他們對精神需求的程度往往比對物質需求的程度更高。他們遇到問題希望能獨立處理,注重對自己進行體察和分析,力圖理解自己的情感和心理,自覺地從多方面瞭解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設計自我模式。當本身就充滿煽動性和誘惑性的網絡出現時,大學生們便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但是,由於人學生社會實踐的體驗不足,生活閱歷不夠豐富,其認知能力相對較差,表現在談論、評價、思考社會問題時,往往帶有幻想的色彩,對事物的認識比較片面、單純和幼稚,不能深刻、準確、全面地認識問題。對龐雜的網絡信息不能有效地取捨和運用,很容易掉進網絡的陷阱。鄭州原點研究有限公司在對3000名大中學生後發現,熱衷聊天室的佔76%,選擇玩遊戲的佔35%,光顧網站的佔46%,只有不到20%的學生上網是搜索信息,下載軟件。

1.2性生理趨於成熟,性壓抑比較突出

大學生生理髮育已基本完成,性功能趨於成熟,性意識明顯增強。他們對異性的傾慕和追求的願望越來越迫切,渴望得到異性的注意和關愛。但是,由於校園規範和紀律的約束,繁重的學業和激烈的社會競爭所帶來的壓力,使得其性需求不叮能得到滿足,必然處於性壓抑狀態。同時,由於人們對“性”一直是諱莫如深,總認爲“性”是不能登人雅之堂的,因而性知識的普及和性道德教育十分缺乏,這些都導致了大學生的性壓抑十分突出。爲了尋求心理平衡,一部分學生便利用網絡的隱匿性光顧網站。

1.3思想活躍,逆反心理較強

大學生思想活躍,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和觀念,對傳統的舊思想、舊觀念富有挑戰意識和叛逆性格。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從小到大,事事多由父母包辦,一方面他們對父母有着強烈的依賴傾向、另一方面他們又渴望擺脫這種依賴,表現在聽不進任何說服教育,“就是不相信你那一套”,“我偏要”等等,逆反心理比較強。對他們來說,父母、老師的說教往往顯得蒼白無力,而網絡中的“花花世界”則會讓他們一接觸到就再也不願意離開。

1.4情感豐富,心理負荷較大

人對客觀事物的主觀體驗及其行爲反應,就是情感。處於青年中期的大學生的情感世界是十分豐富卻又充滿矛盾的。可以說,大學時代是個既渴望友情又追求孤獨的時代。一方面,大學生感覺敏銳,對與自身有關的事物往往體察得細緻入微,對社會的政治動態、思想潮流的變化、形勢的好壞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且反應敏感。隨着其層次的提高,生活空間的擴大,他們的思維空間急劇延伸,必然導致其情感越來越豐富而深刻。另一方面,由於大學生心理需要結構發生變化,他們的`價值觀念還不夠成熟,世界觀、人生觀還沒有真正形成,時常處於一種波動、迷惘和抉擇之中,因而其情感又是很不穩定的。情緒變化起伏較大,易受周圍因素的影響,心理負荷大,希望自己的情感有一個宣泄的對象。

1.5社會參與意識增強,社會化程度相對較低

社會化程度是指個體對自己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和所擔負的責任的認識程度。社會化程度的提高,取決於個體的社會實踐活動。爲了接受系統的專業學習和素質訓練,大學生在校園裏的生活期限比同齡人長,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比同齡人少.這使得他們與社會之間的距離較同齡人更大。然而大學生的文化層次較高,他們關心社會的發展,渴望參與社會事務,對社會上的事有着自己的見解,對社會輿論願意獨立思考,希望用自己的智慧和所學的專業知識服務社會,以體現自身的力量,實現自身的價值,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當大學生們頗爲“理想化”的社會需求得不到滿足,理想和現實之間發生激烈衝突的時候,他們往往會產生心理上的失衡,進而自覺或不自覺地採取迴避的態度,把目光投向網絡所提供的虛擬世界中,以尋找自我實現的途徑。

2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嚴峻挑戰

在分析了網絡時代大學生行爲心理特點以後,我們不難看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臨着嚴峻的挑戰。

2.1網絡時代造成了大學生的行爲異化

網絡的發展開闊了大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大學生的創造性和挑戰性思維,豐富了大學生多彩多姿的生活.爲大學生成才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但同時也造成了大學生的行爲異化。這種異化表現在:首先,大學生思想意識自由化。網絡信息的全球性交流和共享及其內容的超強性對大學生的思想意識造成了巨大的衝擊,特別是一些黨員幹部的腐朽墮落,國際國內反華勢力圖謀不軌的意識形態滲透,使得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遭到嚴重侵蝕,更加劇了大學生思想上的迷惘和困惑。當網絡讓大學生們帶上符號的面具可以“爲所欲爲”時,正處於“三觀”形成階段的大學生的思想意識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自由化傾向。

其次,大學生價值取向功利化。人的價值取向是價值觀的重要體現。網絡時代,以市場經濟體制爲主導的網絡文化和網絡思想,使青年大學生越來越注重個人價值的實現,而看輕集體價值的作用,把個人能夠獲得最大利益的事情看成是最有價值的事情,表現出很強的功利色彩。據中國青少年研究會2000年的調查表明,對於“給錢多幹勁大,給錢少幹勁小”的想法,16, 5%的大學生認爲是對的,57.02%的大學生認爲不全對,只有26.2%的大學生完全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