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兒童武術套路教學模式

學識都 人氣:1.95W

摘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大計,是國之興旺的根本。文章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兒童武術教學中常用的“注入式”、“啓發式”、“情景”和“小羣體”教學模式進行研究。研究表明:根據兒童少年身體發育階段性特點的不同,在進行武術教學時,應時刻注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變化,以便對教學工作作出相應調整;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謹記以學生爲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與創新意識;教師應注意教學模式的選用,正確的教學模式,可以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淺談兒童武術套路教學模式

關鍵詞:兒童武術 教學模式 啓發式教學模式

1 前言

中國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沃土上開出的一朵絢麗之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它不僅是一種技擊術,更是一種文化產物。在新時代的今天,武術作爲體育文化來說,因其自身特有的顯著優勢,不僅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礎並且蘊含着鮮明的中國特色,所以受到了國人越來越多的重視,而武術教學也逐漸在體育運動中興盛起來,尤其是在兒童體育教學中應用廣泛。結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深度探析兒童武術套路的教學模式,加以分析並進行合理教學運用,有利於增進兒童身心健康,增強體質;有利於武術套路在體育教學中的實施與運用;有利於中華武術在青少年羣體中的推廣與傳播。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通過對兒童(主要針對6-12歲正處在小學階段的兒童)武術套路教學模式的研究,結合兒童自身發展規律,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需要,筆者通過中國期刊網、蘇州大學圖書館以及蘇州大學體育學院資料室查閱大量有關兒童體育教學模式的相關文獻資料,對所獲取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瞭解國內外現有的研究成果,爲文章提供理論支撐。

2.2.2邏輯分析法

運用歸納法和其他分析方法對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對研究資料進行邏輯梳理,最終得出結論。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武術套路與兒童在教學中的相互契合

3.“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分析

文章的主要研究對象是6-12歲的兒童,即正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這一時期的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容易對新奇的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但是,年級越低、年齡越小其連續注意穩定性也越低,這無疑增加了教師的教學難度,尤其是體育教學的難度。對於武術套路的教學而言,在教學過程中既要保證學生的安全,義要有效的傳授武術套路的相關知識,所以研究合理有效的武術套路教學模式在兒童這一羣體中的應用,就顯得尤爲重要。

3.1.2武術套路的特點分析

武術文化深邃內斂、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相較於其他體育項目具有顯著的優勢。“就武術項目本身而言,優勢是明顯的,武術的本質特點和優勢即是以技擊爲核心兼具藝用、體用和德行等功能於一身的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形式。因此,從比較整個體育體系的體育項目而言:武術優勢是指武術所發揮出的其它體育項目所不可比擬的特殊功能、價值和意義。”相較於其他體育項目而言,武術套路內容豐富多變,有衆多拳種林立,另有“刀槍棍劍”等多種器械演練形式,又有單練、對練、多人演練之分,這能大大滿足兒童的好奇心,提高兒童學習興趣,增加兒童求知慾,以此較好地達到學習目標。內容豐富的武術套路與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具有較高的契合點。對兒童進行武術套路的教學,不僅可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還可以促進兒童道德修養,使之能尊老愛幼、以禮待人,繼而都可以成長爲新時期的翩翩少年。

3.2對武術套路教學模式的探析武術不僅僅是一種技擊、健身的技藝,更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現象,是經過千百年錘鍊而形成的一種優秀傳統文化。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爲了響應國家號召,對學生進行武術教學,可以拓展學生視野,豐富知識,從而可以增強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意識、思想品德教育、人格素質培養等各方面的教育,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武術教學不僅生動活潑,而且富有民族特色。“內外兼修”是武術教學的核心。“注入式”、“啓發式”、“情景”和“小羣體”等教學模式是兒童武術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兒童自己對武術產生興趣,循序漸進,以一種快樂的方式學習武術。而“體育教學模式是體現某種教學思想的教學程序,它包括相對穩定的教學過程結構和相應的教學方法體系,主要體現在教學單元和教學課的設計和實施上。”所以,對兒童的多種武術教學模式進行研究,有利於更有效地進行教學,這對兒童的教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2.1傳統武術套路的教學模式

武術套路自起源始發展至今,已經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歷史時期,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公孫大娘舞劍器”等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武術套路的表演。而武術套路的傳統教學則是非常嚴格的,一般都是先進行拜師才能學到技藝,而且必須經過相當長的磨練才能真正學到關於武術套路的技擊功法。屆時,師父會進行言傳身授的教學模式,多是憑藉個人經驗進行技藝的授受。加之先前的“江湖世界”中又有衆多武術門派林立,分門別類所導致的現象便是:習武者被分爲多種派系,不同派系所傳授的“功夫”也大相徑庭,如“峨嵋派”的“七星拳”、“少林寺”的“羅漢拳”等,皆有不同的演練形式及功法特點。且衆多拳種的傳承具有“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之說。這些傳統武術套路傳承的特點直接導致了衆多拳種的流失,武術發展至今,顯然已經經過了改革與創新,“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現象早已不復存在了,這無疑增加了武術的受衆人羣,更有利於武術文化的繼承與傳播。“如今,武術不僅進入了科學殿堂,成爲大、中、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而且全民健身計劃與奧運爭光計劃的實施使更多的人投身其中。”在這種前所未有的武術學習浪潮中,我們更應該認真地去研究武術套路教學的特點及規律,這對加強學科理論建設及增強同民素質有着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