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美麗的美學?

學識都 人氣:3.03W
  

衆所周知,美學是很混亂的。難道美學的本性真的就應該是混亂嗎?美學作爲一門研究美的科學難道就以混亂作爲美學的特徵嗎?人們沒有找到關於美的科學就等於關於美的科學不存在嗎?人類兩千多年關於美的研究難道會是徒勞無益的嗎?然而,我們可從來沒有看到有人把混亂作爲一門學科的特徵與標準,也沒有人把混亂作爲美的標準,人們沒有找到關於科學的與美麗的美學也並不等於科學的與美麗的美學就不存在。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呢?我們承認不承認美學的混亂呢?美學混亂的原因又是什麼呢?我們有沒有以科學的態度、科學的方法來對待美和美學研究呢?我們是否知道科學的與美麗的美學應該具備什麼與哪些基本性質呢?

什麼是美麗的美學?

在一門科學中,經久不息的混亂與不和諧是不應該存在的,否則那就不叫科學,更不要說是美麗的科學了。那麼從科學學的角度來看,一門學科或一個理論應該具有哪些特性才能算是一門科學或是一種科學的與美麗的理論呢?美學能夠成爲象數學、物理學那樣具有嚴密性與和諧性的科學嗎?美學可以是美的嗎?什麼樣的美學纔算是科學的與美麗的呢?從其他一些比較成熟的科學中,我們是不難找出科學的與美麗的美學應該具有哪些基本性質的。具體說來,美麗的美學應該具有下列幾個方面的基本性質:
1、解釋性
科學首先是用來解釋現象的,是用來揭示各種現象的原因與規律的。對於美學,法國當代美學家馬克•西門尼斯在《當代美學》一書中曾經說過:“美學研究的雄心壯志或者說它的使命和責任,無論在過去還是在現在,都是爲了滿足人們面對藝術作品,特別是當面對那些新穎而令人迷惑的藝術創作時,總會產生的解釋和理解的需要。”1而現在在美學中,人們就已經發現了相當多的現象有待於人們解釋,如美學爲什麼是混亂不堪的?爲什麼許多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會有相同的美感而人與人之間卻又存在着巨大的美感差異性呢?再如,人們都知道藝術有很大、很多的功能,如審美功能,娛樂功能,教育功能,認識功能等,那麼藝術爲什麼會有這些功能呢?等等。對於這些現象與問題,人們通常有兩種態度,一種是描述,另一種就是解釋。而對現象與問題的描述能被認爲是科學嗎?對天文現象的描述能被認爲是真正的天文學嗎?對物理現象的描述能被認爲是真正的物理學嗎?對生物現象的描述能被認爲是真正的生物學嗎?不能。同理,對美學現象與問題的描述也不能被稱爲科學。只有對種種美學現象作出科學的解釋,美學才能真正成爲科學的美學,進而纔有可能是美的。
2、完備性
我國現代生物學家舒德干在評價現代的綜合進化理論時說過這樣的話:“一般說來,任何一種完善的理論應該能夠解釋和回答該領域裏全部或主要現象和難題。”2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完善的理論或科學應該具有完備性。現在在美學中已經積累了太多的現象與問題,要對這些現象與問題作出統一的`與科學的解釋,美學必須具備完備性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我們不能滿足於對一個問題或一個現象的解釋或解決,如我們不能只研究美、藝術、美感等概念,不能只研究有關的心理現象與規律,在研究藝術時,我們也不能只研究作品的結構、只研究作品的意義等等,因爲事實證明,那樣會導致以偏概全的錯誤,我們應該對美學中的所有問題與現象進行系統的考察與分析,把美學中的所有的基本問題與現象一起進行解釋或解決,以便我們能從根本上徹底結束美學的混亂狀況。
3、一般性
一般性就是普適性。一門科學或一個理論如果沒有一般性或普適性,那麼這門科學或這個理論首先是值得懷疑的,其次其價值也一定是很有限的。例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如果沒有一般性,比如說它只適用於地球上的物體,而不適用於太陽、月亮等等天體,那麼這個定律也就不能稱作萬有引力定律了,其應用範圍也就十分有限了,人類也就不能借此把人造衛星、把宇航員送上太空了。美學如果要想成爲一門科學,那麼她所有的概念與原理等也都應該適用於所有的美學現象與問題,即應該具有一般性即普適性,這應該是不言自明的。
4、和諧性
學美學與學藝術的人都知道亞里士多德在美學上的貢獻,但是學物理學的人卻都知道他在物理學上的一個錯誤,這就是他認爲重物比輕物落得快。初看起來這個結論沒有什麼問題,但仔細推敲一下,我們就會發現,這個結論裏面包含着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先假定這個結論是正確的,然後再假定把重物與輕物綁在一起讓它們下落。由於重物比輕物落得快,而兩個物體綁在一起,其重量就比其中任何一個物體都要大,因此兩個重物一起下落就必然比其中任何一個物體單獨下落都要快;但是另一方面,由於重物比輕物落得快,輕物比重物落得慢,這樣它們在一起下落時,輕物就必然對重物有一個拖曳作用,從而使得它們在一起下落時,它們要比其中較重的那個物體在單獨下落時要慢。由於我們從同一個前提得出了兩個互相矛盾的結果,因此這隻能說明“重物比輕物落得快”是一個錯誤的結論。近代物理學之父、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就是這樣推理的。在發現了這個錯誤之後,他還在比薩斜塔上用實驗證明了這一點。
科學史表明,任何一門科學內部一開始都是有矛盾、對立或不和諧的,但隨着科學的發展,矛盾對立的雙方,要麼是一方取得勝利而另一方趨於消亡,要麼是雙方的矛盾化解,以統一而告終。這就是說,科學或理論內部本身要有一種和諧性或自洽性,而不允許存在不和諧的現象與結果。現在在美學中,到處都充滿了矛盾、對立與不和諧,而且這些矛盾、對立與不和諧要比“重物比輕物落得快”所包含的矛盾、對立與不和諧要明顯得多,如在我國就有人認爲美是主觀的,有人認爲美是客觀的,有人試圖綜合兩方的觀點但並不能盡所有人之意,等等。對這些矛盾對立與不和諧,難道我們真的就視而不見嗎?或者就任其存在嗎?實際上,任何科學或理論都是不允許存在矛盾、對立與不和諧的,而發現了科學或理論中的矛盾、對立與不和諧,正是科學或理論取得重大突破與進展的良機。科學的與美麗的美學應該和其它科學或科學理論一樣,其內部是和諧的、自洽的,美學的混亂應該預示着和諧的美學的存在與誕生。
5、統一性
關於統一性的思想,朱亞宗在《偉大的探索者——愛因斯坦》一書中說:“統一性思想無疑是人類思想領域裏最早萌芽、最經久不衰並最富有魅力的思想之一。古希臘早期的原始唯物主義思想,在自己的萌芽時期就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現象的無限多樣性的統一看作是不言而喻的,並且在某種具有固定形體的東西中,在某種特殊的東西中去尋找這個統一。統一性思想不僅是哲學的基本思想,而且也是自然科學的基本思想。普朗克曾經指出,自然科學從一開始就把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概括成一個統一的體系作爲自己最偉大的目標。泰勒斯的水,道爾頓的原子,奧斯特瓦爾德的能,海恩利希•赫茨的最小曲率,等等,都曾被當作物理世界的統一本原而令人激動。”3“正是這個統一性思想,數千年來激勵着無數的自然科學家去探索那隱藏在紛繁複雜、千變萬化的現象世界背後的壯麗的統一性,並取得了極其輝煌的成果。”4在實際的科學活動中,有許多科學家都曾因爲完成某種統一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如牛頓完成了對經典力學的統一,麥克斯韋完成了經典電磁學的統一,達爾文完成了人與動物的統一等,而愛因斯坦更是雄心勃勃,曾要完成自然界四種基本相互作用(或力)的統一。

TAGS:美學 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