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德育教育論文範文

學識都 人氣:3.11W

摘要:小學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爲了培養全面發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二者各有側重,又相互聯繫.對學生來說,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培養健康心理的基礎,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接受道德教育的前提.只有促進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融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淺談小學德育教育論文範文

正文:

一、當前小學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小學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但就目前而言,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在長期應試教育的背影下,教學質量是顯性的效益,社會對基礎教育關注的熱點和焦點是教學質量,對學校評價的衡量尺度依然是升學率,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校重智育、輕小學德育教育的現實.近年來,雖然教育主管部門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強調的不少,但沒有形成相對完善的評估與督查體系,督導流於形式,評價缺乏依據.在學校層面,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也普遍缺乏明確的工作的理念、科學的管理機制和有效的人員保障,教育的實效性與學生複雜多元的思想狀態和層出不窮的心理問題還存在不小的差距.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已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因學生個人品德和心理問題所次生的校園安全事件和師生矛盾也比較突出.在獨生子女時代,學生心理髮展正呈現着一種獨特的羣體特徵,面對當前社會競爭壓力增大、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的現狀,社會主流價值觀得到衝擊,如何引導學生培育良好的心態、品質,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而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顯得尤爲必要.

二、正確把握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係

孟子說,“心莊則體舒”,“尊德樂義,可以囂囂矣”.對青少年學生而言,只有具備健康的心理品質,才能準確理解、認同品德教育和道德教育,使小學德育教育產生內化功效.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校小學德育教育的目標構成,也是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基礎.我們傳統的小學德育教育方法以灌輸和說教爲主,過分強調社會對個人的政治、思想、行爲規範的要求,這種方式顯然是一廂情願的,效果並不理想.只有轉變小學德育教育觀念,充分尊重學生在品德形成中的主體地位和內化作用,運用心理諮詢、角色扮演、溝通分析等心理輔導方法,逐漸改變學生的.認知行爲,不斷了解學生個性發展趨勢,因勢利導,纔會減少思想工作的阻力,增強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小學德育教育對心理健康教育也具有導向作用.小學德育教育的核心是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教育.有什麼樣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就必然有什麼樣的思想和心理.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思潮呈現多元化態勢,學生對主流社會價值觀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也存在很大差異.在這種大背景下,一些學生會以心理失衡的狀態出現,而這些問題並不能簡單歸咎於心理問題,它往往與思想觀念、道德品質等問題交織在一起.要幫助他們解決心理上的障礙,提高某一方面的心理素質,就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把他們的態度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因此,小學德育教育對心理健康教育會起到推動作用,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三、促進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融合

首先,要促進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融合.小學德育教育工作要在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進行分析研究,結合其身心發展特點,加強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促使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調動身心潛能,促進健康發展、全面發展.在小學德育教育方法中,也要注意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改變過去那種單項灌輸的教育模式,通過運用一些心理學理論和方法,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諮詢,使他們處於一種自覺自主的心理狀態,讓他們自己選擇、判斷、領悟和調適,從而提高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實效.其次,要促進教育資源的優化整合.一要整合教師資源.要通過校本培訓,使每個教師掌握基本的小學德育教育工作方法和心理學常識,確保各學科教師既能勝任學科教學,勝任小學德育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老師,要成爲學校小學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幹力量,在班級管理與學生工作中自覺滲透小學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兩張皮”的現象.二是整合課程資源.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簡單等同於幾場體驗活動和輔導報告,必須滲透到教育全過程和各方面.新課程實施以後,各科教材中都蘊藏不少的小學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教學過程中也會經常出現有利於實施心理輔導和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教育情景,教師要細心挖掘、善加利用,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健康態度、積極情感和積極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