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可靠性與相關性看未來會計計量模式

學識都 人氣:2.26W
從可靠性與相關性看未來會計計量模式
一、信息的兩個主要質量特徵:可靠性與相關性


會計信息要對決策有用,必須具備相關性與可靠性這兩個主要質量特徵。可靠性是指會計信息應能如實地表述所要反映的對象,確保信息能免於錯誤和偏差。可靠的會計信息應具備三個基本特徵,即真實性、可驗證性和中立性。相關性是指能夠通過幫助信息使用者預測過去、現在和未來事件的結果,堅持或更正先前的預測並在決策中起作用。相關的會計信息也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特徵,即及時性、預測價值和反饋價值。


可靠性和相關性共同服務於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在理想的狀態下,可靠性和相關性並行不悖,但在現實環境下,兩者之間卻常常出現矛盾,很難達到統一。人們在對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的追求上面臨着兩難選擇,例如,相關性要求會計信息具有及時性、預測價值和反饋價值,而有預測價值的會計信息可能由於缺乏驗證,從而使可靠性受到損害;相反,如果一直堅持如實反映,那麼等到條件具備時會計信息可能已經失去了預測價值。由於可靠性與相關性不可兼得,人們只能根據不同的重視程度在兩者之中選擇其一,從而導致了不同的會計處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對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


二、成本及其面臨的挑戰


現行計量模式——歷史成本會計就是可靠性與相關性相權衡的結果。在此模式下,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項目的計量都基於經濟業務的實際交易價格或成本,而不考慮市場變化的。歷史成本是所有會計計量屬性中最具有可靠性的。其依據的是實際發生時的數據,較少需要會計人員的估計與判斷,比較客觀,容易確定;加之其有各種原始憑證作爲依據,可隨時驗證,能夠減少任意操縱與歪曲事實的行爲。而且,歷史成本具有中立性,有利於協調不同集團和個人之間的利益衝突,容易得到各方的認可,做到不偏不倚。然而遺憾的是,歷史成本缺乏相關性,即使在資產的取得日,歷史成本、市場價值和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是相等的,但市場價值和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會隨着時間以及市場條件的改變而改變。不過,雖然歷史成本並不直接報告未來投資回報,但是由於客觀地反映了過去,人們可以通過一些模型預測企業未來盈利能力,從而預測企業未來收益,所以歷史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與決策是相關的。傳統會計在權衡可靠性與相關性時,偏重於前者,而且認爲使用歷史成本導致相關性的減少所帶來的損失沒有超過增加可靠性所得到的利益。於是歷史成本會計作爲主要的計量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自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信息技術在歐美國家得到高速的和廣泛的,這使其所處的會計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着市場風險的增大和企業經營方式、生產方式的轉變,歷史成本在某些方面顯得無能爲力,其原因是:


1.企業產品週期的縮短,市場風險增大,造成資產的市價與歷史成本的差距擴大,必然會加大歷史成本與會計目標決策的不相關程度。同時,信息的企業產品更新速度加快,企業內外部信息使用者迫切要求會計能對產品的更新率及相應的成本流轉率進行計量,而歷史成本面向過去,遠不能滿足這種需求。


2.衍生工具的發展爲會計計量提出了新的。英國的老牌銀行——巴林銀行的倒閉,以及一系列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鉅額虧損的發生,人們要求對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後潛在的巨大風險進行預防和披露。然而,歷史成本會計力求準確和客觀地反映過去的交易事項,對於衍生金融工具這一類合約無法在會計上進行確認和計量。


3.對於人力資源和知識產權,現行計量模式並不對它們加以計量,但是這些資產對經營產生重大影響,不予確認顯然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若予以確認,應如何計量?這並非歷史成本會計所能夠解決的。
三、公允價值能否完全取代成本


公允價值是指理智的雙方在一個開放的、不受干擾的市場中,在平等的、相互之間沒有關聯的情況下,自願進行交換的金額。市場價值或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可以作爲公允價值的“代表”。與歷史成本相反,公允價值是一種動態反映,體現資產和負債在某一時點上的實際價值。它能爲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評估未來現金流量的具有預測性價值的信息,與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更爲相關。然而,公允價值存在着缺乏可靠性的致命弱點,在操作上很大程度地受到主觀因素的。在這種情況下,會計人員應具備較高的職業判斷和能力,利用估價技術來確定其公允價值。例如,採用儲備會計對石油和天然氣儲備所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進行估計時,首先要估計折現率和未來事件的發生概率。現實環境中的折現率並不是固定的,未來事件發生的概率也非常複雜,這些都依靠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結果,一方面,估計數可能偏離實際數,造成計量不準確;另一方面,這種人爲的估計爲會計信息操縱預留了空間。因此,使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在相關性提高的同時,卻喪失了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