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統運維綜合監管平臺設定論文

學識都 人氣:2.63W

按照系統規劃、建設、運維管理、持續改進的信息系統生命週期模型理論,國內石油化工工業信息系統的重點,已逐漸從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升級換代轉向數據中心生產運維和IT服務管理。信息系統運維工作作爲企業信息化的主要組成部分,肩負着保障信息系統安全、可靠運行,確保信息系統在企業生產經營發揮重要作用的重大使命。而伴隨着系統集成化和高度複雜化,管理的難度和複雜度不斷加大,如何建設“安全穩定、架構合理、功能完備、標準規範、易於管理”的信息系統運維綜合監管平臺,已成爲國內石油化工工業信息系統現階段的突出問題。筆者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建立一套系統運維綜合監管平臺,包括一體化監管平臺和協同監管平臺兩大功能模塊,實現“網狀佈局”、“業務關聯”和“隨需而變”三大主題思想。通過一體化監控平臺,多角度採集公司信息業務應用的運行數據,實現對硬件設備、平臺軟件以及網絡的運行狀況監控;通過運維管理知識與解決問題的經驗共享,實現降低系統管理難度;通過企業級協同工作的模式,降低部署和管理信息系統的複雜性,減少部署和管理時間,提高響應速度,實現分級運維,分級負責;通過虛擬技術,實現數據備份,動態配置業務系統的系統資源。

信息系統運維綜合監管平臺設定論文

1系統功能

要求借鑑國內外監控系統的設計原理,結合信息化建設實際情況以及平時運維過程中的經驗,建立系統運維綜合監管平臺。其中,一體化監控平臺包括主機運行狀態實時監測系統、軟件監管系統和網絡監控系統。主機運行狀態實時監測系統,包括查看主機的配置數據和實時性能數據;根據設備的當前性能數據值判斷運行狀況,符合告警規則就發出告警;軟件監管系統主要由應用軟件(ERP、營銷、生產、協同辦公等)提供的接口獲得軟件的運行情況;網絡監控系統主要包括查看網絡當前的通斷情況、鏈路當前負載、流量等數據。所有監控數據都計入數據庫,形成歷史數據。在建立運維工作故障處理的規範流程(包括突發事件管理流程、問題管理流程、配置管理流程、變更管理流程)基礎上,建立協同監管平臺。協同監管平臺以門戶方式體現,形成知識庫,實現知識交流與共享,並實現公司向總部自動上傳要求的報表、故障報告及KPI指標,爲建立運維人員考覈體系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藉助虛擬機技術,整合各個業務系統服務器,對桌面PC進行虛擬化處理,實現應用程序與硬件的分離,降低系統運維工作量。將目前運行的所有數據庫系統部署運行在一臺服務器上,既維護“一個應用程序/一臺服務器” ,又可降低物理服務器的擴充。這樣較少的硬件就可以完全支持業務系統的正常運行,同時該服務器的系統資源在各業務系統虛擬機之間可以根據業務需要動態進行系統資源調配,實現服務器硬件資源的充分利用。

2主要流程設計

2。1系統示警流程系統採用監測系統主機主動監測各被監測主機網絡連接狀況和網絡服務。如果網絡連接正常,纔對其他監測項目進行監測;其他監測項目(如各主機的`CPU狀態、磁盤使用、內存使用)則由各主機自身定時(如10min)採集並把被監測的數據傳送到監測系統主機,由監測系統主機定時(如10min)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並把分析結果寫入數據庫,同時把數據分析結果與設定的閾值進行比較。如有異常則通過監測系統主機發送異常信息至事先設定好的報警手機或者以消息的形式體現在運維門戶上,同時也在桌面系統上告知系統管理員異常信息,讓各主機系統的管理員在第一時間瞭解主機的異常狀況,以便及時做出處理。2。2運維工作故障處理流程應建立運維工作故障處理的規範流程,便於運維故障的統一接口管理和服務追溯。建議流程如下:運維管理中心相關技術人員按照操作規程對所負責的運維設備及系統進行巡視,主動發現並解決故障或潛在隱患。運維管理中心值班人員利用網管平臺軟件對信息網絡,應用系統進行實時監控,提前發現並報告故障。一線運行維護人員在接到用戶報修通知後,進行初步故障處理,無法處理的故障案例通過統一的服務接口(中心客服部統一報修電話)交由運維管理中心處理。運維人員迅速進行故障定位和處理,無法解決的故障請求原廠商技術支持。運維中心記錄故障處理過程、方法和結果,形成有效的知識庫,供運維分析、借鑑使用。

3系統架構設計和基本原理

3。1總體系統架構運維繫統可分爲3層,自上而下依次爲表示層、業務邏輯層和數據層。各層之間鬆散耦合,下層對上層提供透明可靠的服務,上層操作與下層的具體形式無關。表示層處於最頂層,網頁爲主要表現形式,接受用戶請求、獲取客戶端表單數據,向客戶端返回目前,500kV電網相繼有11個節點裝設了PMU,其中500kV布日都變電站、高新變電站、吉蘭太變電站沒有裝設PMU。2010年新增節點布日都站,其餘節點也會相繼裝設PMU,以實現500kV電網的可觀性。第二步:穩定分析,針對內蒙古西部電網2009年的冬大方式,進行穩定計算,分析電網的主要穩定問題及其相關節點,爲PMU布點滿足對系統動態特性和穩定性監控的要求奠定基礎。第三步:同調性分析,在第一期的基礎上,確定第二期佈置PMU的節點:220kV電網的WAMS建設,在初期爲了減少一次性投資,擬根據機組的功角同調特性在一些有代表性的機組節點上佈置PMU,以及根據烏海地區節點的電壓幅值同調性在代表性點上佈置PMU,這就形成了第二期布點方案。第四步:在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基礎上,爲實現內蒙古電網500kV /220kV網架的可觀性,第三期布點的基本原則如下:①儘量減少PMU布點,以實現500kV /220kV網架具有可觀性;②根據穩定分析結果,不同的節點具有不同的權重,使得加權的可觀性最大。第五步:根據同調性和可觀性分析結果,綜合考慮確定PMU的布點,可進一步結合實際情況規劃分批佈置。

4結束語

本課題的特色在於能夠緊密結合內蒙古電網的實際情況,進行內蒙古電網廣域測量系統應用情況、PMU的配置及布點分析,通過最優的實時動態監測系統建設,達到最經濟即PMU的數目最小,最可靠即故障後(某條線路停運)系統的觀測冗餘度最大,從而確保內蒙古500kV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解決內蒙古電網的暫態安全穩定問題,並滿足電力系統快速發展造成運行方式頻繁變動的系統穩定性的需要。但是,要做到PMU的數目最小、系統的觀測冗餘度最大,就需要根據系統運行方式的不斷變化進行布點方式的修改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