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標準化病人在護理專業健康評估中的應用論文

學識都 人氣:2W

1.研究對象與方法

電子標準化病人在護理專業健康評估中的應用論文

(1)研究對象

選擇我校2014級護理專業兩個班級的學生,一組編爲A班,一組學生編爲B班,A班48人,14-15歲6人,16-17歲32人,18-19歲8人,20歲2人,平均年齡16.7歲;入學考試(語文、數學、英語、計算機)平均成績202.9;漢族生27人,民族生21人(其中民考民4人,民考漢21人)。B班47人,14-15歲5人,16-17歲33人,18-19歲6人,20歲3人,平均年齡16.9歲;入學考試(語文、數學、英語、計算機)平均成績204.7;漢族生25人,民族生22人(其中民考民2人,民考漢20人)。

(2)研究方法

A班與B班由同一位教師授課,採用相同的授課課件,教師先講解理論知識,講解過程中展示圖片、播放身體評估視頻,由於臨牀見習基地能夠接納的學生數量有限,因此A班學生在理論學習後進入信息化實訓教室藉助電子標準化病人開展實訓,B班學生進入臨牀見習基地實訓,由臨牀帶教老師分組指導查體見習。每次實訓結束後,學生以小組爲單位上交實訓報告,每組6-7人。教師通過與學生交談、批改實訓報告的方式初步瞭解學生對技能及知識掌握情況,並不斷改進兩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3)評價方式

在完成常見症狀及身體評估兩個主要章節的教學後,採用理論與技能相結合的方式評價教學效果。按照教學大綱要求編制理論試卷,由事先培訓過的醫學專業的老師扮演病人並敘述症狀,選擇心肺聽診及頭面頸檢查、軀幹及四肢檢查、腹部觸診、神經系統功能評估作爲主要技能考覈項目,考查學生查體及識別症狀的能力。理論成績與技能成績各佔50%。

2.結果

A班學生平均成績爲79.69分,B班學生平均成績爲72.15分。理論成績平均:A班高於B班3.5分,技能成績平均:A班高於B班4.16分。考查結束,教師通過發放問卷的方式分析原因,89.3%的'學生認爲實訓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有幫助。90.6%的A班學生認爲,藉助電子標準化病人練習,有助於理論知識的記憶,查體體驗相對深刻,考覈時能夠將查體記憶和體驗遷移到真實的病人,但在常見症狀的學習部分,應用電子標準化病人的意義不大。97.2%的B班學生認爲,臨牀見習雖然能夠接觸到真實的臨牀情境,但多數病人拒絕臨牀見習學生的查體實踐,幾乎每次只能有一個有時甚至沒有學生能夠在病人身上查體,所以沒有深切的體會,多數記憶還是從教學錄像以及觀看老師查體中獲得,遷移時會有一些猶豫。

3.結論

目前,電子標準化病人的仿真程度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其提供的大量異常體徵及其可反覆練習的特性,省去了教師實訓前蒐集標準化病人的時間,在標準化病人缺乏、以及患者因疾病拒絕學生查體的情況下對健康評估課程實訓有一定的幫助,其應用很好的解決了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對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具有一定的意義。

4.思考

電子標準化病人的應用,對健康評估教學的意義是不可忽視的,但作爲教師,在應用時必須思考並解決一些問題:電子標準化病人畢竟不是真實的病人,如何引導學生與病人溝通,體現人文關懷?在模擬臨牀情境時,電子標準化的語言配合能力及反應能力有限,教師應怎樣做才能發散學生的思維,展現最爲貼近臨牀的情境?這些問題都是值得引起重視的。總而言之,教師應不斷探索提升教學質量的方法,尋求多種教學輔助手段,做到優勢互補,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知識,訓練技能,不單純依賴某一種輔助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