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教師教學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與教育質量

學識都 人氣:2.58W

論文關鍵詞:“出工”與“出力” 教學質量 內因與外因 質量保證體系 評估機制。

淺析教師教學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與教育質量

論文摘要:教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表現在“出工”與“出力”兩個維度。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既有外因又有內因,就教師這一特定主體而言,其對教學質量的影響的內外因的關係正如通常所說的“出工”與“出力”的關係,而內因即“出力”所起的作用更爲根本。可以通過內因外化的方式對教學質量提高的內因進行操控,達到提高質量的目的。

在對教學質量進行評估和考查以及認證時,既要考慮到影響教育質量的外在因素的制約作用,更要注重教師個體內在主觀因素的發揮程度。而這個主觀因素髮揮的程度又表現爲兩個維度—“出工”與“出力”。

一般地說,“出工”即指一個工作人員在或單位規定的帶有強制性的工作時間段上班(通常爲8小時)。然而,一個簡單的事實是,同樣是上班,花費同樣的時間,其工作量、工作的強度以及工作的效率或效果是有很大差異的。換句話說,“出力”的大小是不一樣的。這表現爲兩種情形:一種人整天都在上班,但有的是一張報紙、一杯茶水、一支香菸安坐一天,有的是說說笑笑、得過且過以打發時光,有的喜歡作表面文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對業務不思進取、不認真觀察和思考、不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重複既有的內容。這種人的工作成效可想而知;另一種人則是感覺正常的8小時工作時間根本不夠用,還要搭進去大量的業餘時間—下班後的、晚上的、週末的、假期的等。他們把絕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幾乎都花在自己深深熱愛的這份工作上,對工作精益求精,認真地觀察着、思考着、研究着、探索着、討論着。他們常常感覺時間不夠用,也常常感覺辛苦和勞累,但同時感覺活得充實,工作有勁頭、也有奔頭。他們用自己的勤勞和血汗換來的工作的進步、業務的精熟、成效的獲得,贏得了同伴、同事以及社會的承認和尊重,他們感到無比的驕傲、自豪和幸福。這兩種不同的現象反映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工作態度或工作觀,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考察,這是由於內因不同所導致的,內因是起着決定作用的。上述的“出工”可看作外因,“出力”可看作內因。這種內因決定外因、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現象在任何行業、領域或場合都是普遍存在的,道理也都是相通的。同樣地,在教育教學領域,在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起着決定性作用的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即內因)方面,也同樣存在着這樣的現象和問題。因此,在建構教學質量保證體系時也必須充分考慮到教師教學的內因(即“出力”)與外因(即“出工”),因素的影響。

1影響教師教學質量的內因與外因涵義

不言而喻,教育質量的關鍵在於教學質量,而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於教師授課質量。而影響一個教師教學質量或效果提高的因素既有外在的(“出工’),,也有內在的(“出力”),既有外因也有內因。根據的內因與外因的辯證關係原理—外因只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可知,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樣受到內部和外部因素的影響;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外部因素即外因只是教學質量提高的條件,而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內部因素即內因纔是教學質量提高的根本;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外部因素必須通過其內部因素才能起作用。所謂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外因,即能夠給教學質量帶來改善和提高的必備的外部條件,主要包括:師資力量(學歷、教齡、職稱、科研水平等)、教學的軟硬件設施、教學經費的投入、教學的內容及課程體系、生源質量、培養的計劃及目標、日常的教務教學等。這些外在因素作用的發揮是通過教師按規定的時間和基本要求到教室去給學生上課即所謂的“出工”來實現的。這方面可以通過建立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得以保證。然而,現代的教育,尤其是大學教育,應當是一種創新型素質教育,是實施一種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的啓發誘導式教育。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有廣博的知識面和精深的專業知識,又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方法,以及科學、正確、積極的人生觀。而這一切光靠“出工”則未必做得到,還要靠“出力”即提高教學質量的內因作用的發揮。所謂提高教學質量的內因,簡言之,是指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教學工作的認識程度、在思想上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視程度,以及爲提高教學質量而在主觀能動性上的努力程度。它對於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舉足輕重的效果。因爲如果要保證教師教學質量提高的內因或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即“出力”),則要求任課教師必然廣泛閱讀和鑽研學科專業知識,必然認真探究教學的、方法(諸如深入淺出、淺入淺出、啓發誘導、旁徵博引、舉一反三等)及創新教學模式。因此,那些反映創新性教育的、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內因,也應當在目前正在構建的質保體系中有所體現。

大學與中小學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不同是中小學教師實行坐班制,即8小時工作制。而大學教師則不然,他們除了保證必須的課堂教學時間外,其餘的時間全由個人自由支配。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像企業公司的一般職工那樣,工作之餘可以隨意瀟灑休閒,不用擔憂如何上好明天的班,而是要考慮下一節課的進程、內容、性質等,尤其要考慮並認真準備如何上好下一節課,包括方法、程序、重點難點的講解和把握、應補充和豐富內容、欲達到的效果、需參考和閱讀那些相關資料等等。而這些顯然需要花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那麼,大學教師在授完課後,這些大量的課後時間有多少是被用來思考、研究並着手提高教學質量的呢,據瞭解,許多教師尤其是課教師,如類的、類的、類的等,紛紛在外面兼職任教,而把自己的本職工作作爲一種可應付的差使,有的甚至還顛倒了本職和兼職的重視程度。作爲一名合格的大學教師,肩負着教學和科研這兩大神聖的職責和使命,理當將自己畢生絕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本單位所賦予的自己責無旁貸的教學及科研這一本職工作之中去,孜孜以求地提高其本職工作—教學的質量。而這種意識和精神及所表現出的積極性正是教學質量提高的內在動因即內因之所在。只有當教師有了這樣的思想認識和水平,積極主動地、想法設法地、孜孜以求地去提高其教學質量,去上好每一堂課,這樣就稱之爲“出力”。只有真正處理和解決好教師的“出力”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質量,也是解決當今我國大衆化階段教育質量滑坡的一條重要途徑。

 2構建教學質量保證體系與教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當前,各個教學單位爲提高教育質量,紛紛採取措施制定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綜觀這些保障體系,大多隻重外在因素的控制,如教學、軟硬設施的改善與提高,教師教學計劃及目標控制等,而很少涉及和關注教師自身教學主觀積極性這一極其重要的因素。在構建的教學質保體系中,如何影響和促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主觀能動因素(即“出力”)呢,怎樣才能衡量和監督一個教師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程度呢,

首先,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質量形成於教學的全過程之中;爲保證教學質量,其全過程都應處於受控狀態。爲此,需要建立起相應的管理體系即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建立這一體系模式的理論基礎可以借鑑企業領域的相關理論及模式,如全面質量等。目前比較成熟和完善的質量管理理論及其保證體系模式主要是IS0 9000族標準的2000版。它是在1994版的基礎上的改進和完善,使IS0 9000族標準具有了更廣泛的適應性。在教育教學領域引用這一理論及模式時,要充分考慮到和結合教育教學的特性,並從教學質量提高的內因、外因的角度,考慮構建完善的教學質量保證體系;

其次,爲配合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實施,需加強研究和宣傳工作,增強教師對一般的教學理念的認同意識。根據IS09000族標準建立的教學質保體系,可以將影響教學質量的各環節、各因素都包含其中,並使各環節、各因素都處於受控狀態。但是不應忘記IS09000的2000版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思想,即所制定的質保體系要廣泛徵求廣大員工的意見和看法,爭取他們對標準的認同,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因此,在正式公佈和實施所構建的教學質保體系之前,先要統一廣大教職員工的思想認識。爲此,可以根據一般的教學理念,如: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努力提高自身所從事的職業(教學)的質量是任何一位教師的義不容辭的職責、教學及研究是教師的基本使命等,設計一系列問卷對廣大教職工進行調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