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財政稅收政策

學識都 人氣:1.57W

財政稅收轉移支付的配置效率提升,不僅需要從上之下堅決貫徹法制規則,也需要各層級組織和從業者具備專業的能力和必要的工具。稅收結構和水平的問題已經很明顯,而且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制約影響。

探討財政稅收政策

摘要:財政稅收政策關係經濟、政治、民生,尤其是在我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大經濟體中,財政稅收政策在很多時候對市場機制有更多的干預和影響。財政稅收不僅支配者國家主導領域的資源配置,更對私有經濟領域產生直接影響。隨着國家經濟影響力不斷提升,新技術快速發展以及與全球經濟命脈更加緊密相連,財政稅收政策的一舉一動都牽動着社會經濟各個領域的神經。本文首先從時代變遷的背景出發,分析了現有財政稅收政策中存在的問題,進而針對性地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財政稅收;問題;深化改革

引言

嚴格意義上說,財政稅收並不是一個準確的定義,稅收應該是財政政策的一部分,財政政策還包括財政投資政策、收入分配政策、財政轉移支付政策等多個方面。但由於稅收作爲財政收入的最主要來源,與財政支出一起構成了同一個問題的兩面。近年來,科技進步帶來的經濟社會鉅變已經輻射到各個角落,產業之間、區域之間、各羣體之間的收入和分配也發生了絕大變化。國家不僅要通過財政稅收政策穩保經濟發展的軟着陸和轉型升級,更要解決長期積累下來的社會問題,如區域發展差距擴大、收入差距擴大等。如何主次兼顧、有序推進,需要對當前經濟社會形勢有清醒的認識,對當前財政稅收政策面臨的問題要有務實的正視,進而才能科學地研究如何進行制度和政策的創新。

一、社會經濟鉅變給財政稅收政策帶來的挑戰

財政稅收包括稅收徵收和支出兩個兩面,稅收收入不僅是國家建設和運行的資金來源,也是調節收入分配,協調各方利益的基礎。無論是稅收的徵收,還是稅收的配置利用,都必須以不斷促進國家競爭力提升爲終級目標,其中包括產業競爭力、技術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社會和諧保障等等。而這些目標的實現需要通過實體經濟、科研投入、公共設施建設、保障體系建設來實現,在不同的時期下,如何讓持續這些影響因素產生積極的影響,而不至於因短缺或過度供給而帶來國家機器整體的健康運轉,是財政稅收政策的核心人物。從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無形的大手對社會進步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它同樣帶來了副作用,我們同西方國家一樣無法避免。

諸如區域經濟發展差距擴大化、收入差距擴大、產能過剩、資產泡沫等等問題,就需要財政稅收政策來制衡。而在不同時期,這些問題所呈現的.狀態以及解決的途徑不同。近幾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國家層面的幾輪刺激計劃,買下的隱患已經完全暴露,一是如房地產泡沫、大宗商品產能過剩、要素價格飛昇等問題,導致大量傳統實體經濟出現衰退跡象。國內生產要素成本的提高,以及海外發展中國家基礎產業的成熟,大量產業轉移到了國外,國內的傳統就業機會減少;二是高房價、高物價給百姓生活帶來巨大壓力,而同時收入因爲實體經濟的疲軟而得不到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下降;三是區域間的發展差距再一次拉大,中小城市、中西部地區受到的衝擊更加嚴重,持續的時間更長。面對這些“副產品”,財政稅收政策必須主動進行調整,逐步消除不健康的發展方式,促進和扶持新興的發展方式。此外,各種新興技術的出現和應用,也帶來了大量的機遇和問題。以互聯網+爲主導的發展潮流,不僅重新組織了社會生產方式,也促進了大量新業態、新崗位、新模式的出現。財政稅收政策面對這些新生事物,需要及時得更新版本,與時俱進。

二、現有財政稅收政策存在的問題

1.稅收水平和結構不合理

現象仍普遍存在首先,我國稅收水平與我國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匹配,明顯較高。從實際購買力上看,我國仍然處於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根據全球水平統計數據看,我國目前的稅收水平已經超過了中上等收入國家。儘管我國在不斷提高個人所得稅的徵收起點,但稅收重頭還是在於名目繁多的流轉稅。而這些流轉稅來源於企業的利潤,因此最終會反映在羣衆的收入上。稅收種類多,徵收總體比例高,最終導致羣衆的工資收入得不到有效提高。而面對泡沫化的房地產市場,進而引發的物價上漲,人民羣衆的生活質量遲遲得不到顯著提高也是情理之中了。其次,稅制結構存在不合理現象。一方面是流轉稅和所得稅的比例不合理,營業稅、增值稅等流轉稅佔到稅收的七成,而各類所得稅僅佔兩成。

因此,雖然流轉稅有利於國家財政的資金籌集,但在更深層次的分配領域,所得稅的作用被抑制。而目前我國的許多社會問題都來源於分配領域,勞務和資本收入分配、城鄉之間的分配、企業和員工之間的分配、區域之間的分配問題,直接關係到各利益主體的收入水平以及後續的發展動力;另一方面,稅種設置不合理,稅種交叉問題仍較爲嚴峻。例如財產稅、遺產稅、社會保障稅等涉及分配領域的稅種遲遲得不到應用,而部分流轉稅的稅種重合和交叉問題又得不到及時得解決。最終,主要稅種與經濟結構變化不匹配適應。例如增值稅爲例中的生產型增值稅帶來的行業間稅負不均,資本比重高的生產型企業,大量的固定資產那購置稅不能抵扣。資本的沉沒成本很高,因而限制了資本在各行業之間的靈活流動,降低了產業結構調整的動力;消費稅對高檔消費品和不利於環境保護的消費品,沒有納入到消費稅的徵收範圍中,或者徵收的比例很小,起不到調節的作用。

2.財稅支出體系不完善,資源配置不科學

從支出方面看,財政稅收政策在資源配置上比稅收徵繳面臨更大的挑戰,用好每一分錢是財政稅收政策的責任。從上文提到的諸多“副產品”可以看出,我國現有財政稅收政策在支出方面存在的問題較爲嚴峻。受到時代背景的約束,財政政策的實施週期已經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腳步,加上許多積累多年的問題暴露,使得原來優選的財政政策在如今看來並不盡如人意。也就是說在財政支出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方面,需要通過技術和人才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革提升,確保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能夠靈活調整,跟上腳步;此外,財政支出的權、責、利關係協調和監督體制建設需要完善。諸如財政公開、省直管縣等措施實施需要加大力度推行落地。

三、財政稅收政策創新的措施建議

1.推進財政稅收政策管理的技術和能力水平提升

任何一個財政稅收政策的問題,都不是單方面的思考和解決的。財政稅收的系統涉及領域十分複雜而又在不斷變化。因此,如何爲更好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需要有強大的管理技術和能力做支撐。財政稅收的每一個動作都涉及大量的數據,包括資金數據、經濟活動內容以及他們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而問題就隱藏在這些數據和關係中。如何高效地從這些活動和數據中挖掘出規律和本質,是財政稅收政策創新最根本和最科學的依據。隨着ICT技術的高度成熟,大數據和雲計算的普及,財政稅收政策的制定者和實施者,以及普通的人民羣衆,都應該藉助這些高科技能力,去觀察和分析財政稅收政策的作用和影響。具體來看,一方面財政稅收相關的組織應積極應用現代化的辦公和管理工具,數字化和互聯互通。將數據公開、流通和共享,背後的真相挖掘數來,並將成果分享出來。另一方面,應當加強隊伍建設,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尤其是管理者,應具備一定的經濟學造詣、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應用新技術的能力。

2.優化稅收結構和水平

稅收結構和水平的問題已經很明顯,而且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制約影響。因此,對於明顯的缺陷,需要及時地進行改進創新。首先,可以調整或合併性質類似或者存在交叉的稅種。例如印花稅與貨物、勞務交易、證照合同相關,可以將其納入行政事業收費,或者納入房地產稅等稅種中;其次,開徵必要的新稅種,尤其是在收入分配領域。國家主導的財政政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並沒有完全公平合理的在各個羣體中得到分配。大量的壟斷、資本優勢擁有者,獲取了經濟發展最豐厚的果實,而作爲基礎的建設者的羣衆,不但沒有得到公平合理的分配,卻因爲資本和壟斷需要在支出領域爲既得利益羣體買單。例如遺產稅、財產稅等稅種應當不遺餘力地推廣,才能從長遠上協調社會問題。

3.加強財政稅收轉移支付的配置效率

區域間發展差異、羣體間的發展差距的協調,最直接快速的方法是通過扶持和補貼的方式。落地地區和落後羣體需要發展的資本,而一些需要淘汰的產業和組織也必須堅決地淘汰。將財政扶持從落後的領域從解脫出來,用於落後而又有潛力的地區的發展動力培育、用於新興行業的支持,以及公共民生保障體系的建設上。同樣的,財政稅收轉移支付的配置效率提升,不僅需要從上之下堅決貫徹法制規則,也需要各層級組織和從業者具備專業的能力和必要的工具。

參考文獻:

[1]白慶敏.當前財政稅收存在的問題及深化改革策略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14).

[2]張敏等.財政分權、企業稅負與稅收政策的有效性[J].經濟學動態,2015(1).

[3]趙豐.新形勢下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創新思考[J].北方經貿,2014(11).

[4]楊得前.經濟發展、財政自給與稅收努力:基於省際面板數據的經驗分析[J].稅務研究,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