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適應光學技術的應用研究

學識都 人氣:1.62W

爲一種自動控制系統,自適應光學系統的重點檢測目標即爲光學波前,下面是小編蒐集的一篇相關論文範文,歡迎閱讀查看。

自適應光學技術的應用研究

光學系統具有一定的弊端,在動靜態方面誤差較大,自適應光學技術的研製和應用有效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大大優化了系統工作性能。在科學技術不斷髮展的過程中,單元技術及光學技術日益完善,應用微光學技術和微電子研製的單元器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大大降低了成本投入,節省了空間,對自適應光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自適應光學提高對天體目標成像分辨力的研究

在天文目標觀測領域中,自適應光學技術最早的應用爲1.2m望遠鏡自適應光學系統,在天文臺觀測方面能夠以高分辨率來觀測星體目標,在大口徑上用於實時性的校正和調整大氣湍流動態波前誤差,提高了觀測的準確程度。成像、精密跟蹤、自適應光學和望遠鏡共同構成了61單元望遠鏡自適應光學系統,而波前處理機、哈特曼傳感器、變形反射鏡等原件又是自適應光系統的基本構成元件。

自適應光學系統探測器的關鍵部分爲電荷耦合器件,其具有高幀頻、噪音小和量子效率高的優勢,內部的哈特曼傳感器共包括六十個子孔徑,利用專門的數字信號處理器,藉助控制、波前復原和哈特曼算法等多種計算方式,能夠得到精確的天體目標測量結果。應用自適應光學系統的條件下,天體目標成像分辨力大大提高,波前傾斜問題得到了緩解。

 二、自適應光學下的自動校正光學波前誤差技術分析

作爲一種自動控制系統,自適應光學系統的重點檢測目標即爲光學波前,通過校正、控制及測量等方式對光學波前進行處理,從而提高系統的整體性能,增強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波前校正器、控制器和探測器是構成自適應光學系統的基本元件,其中校正器的主要功能就是將控制信號(由控制器傳輸)進行波前相位的轉化,對波前畸變情況進行校正處理,以此來實現波前相位的高效轉變,校正器可以歸屬爲能動光學器件;而探測器能夠提供光學波前誤差數據信息;控制器的作用則爲波前畸變信息向波前校正器控制信號的轉變,發揮閉環控制的功能。

在利用自適應光學系統獲取波前相位誤差的過程中,通常採用對波前曲率、斜率進行測量,運用得出波前相位的方法進行計算。該控制系統爲光學系統的控制工作提供了依據,該光學系統具有其特殊的性質,例如:控制通道數量不等、精度高達數十納米、寬帶單位爲幾百赫茲等,最終的目標是提高光學質量,在波前探測階段均需要用光子計數的途徑來實現。

三、人眼視網膜成像自適應光學系統的細胞尺度觀測研究

由照明成像、人眼像差校正自適應光學系統共同構成的人眼高分辨率成像自適應光學系統,主要作用就是對人眼波前誤差進行測定。系統在工作狀態下,要求在人的眼睛底部必須構成相應的發光點,將該發光點作爲信標,在該點的基礎上,測量的人眼成像誤差就是經過人的瞳孔散發的光束波前誤差。該系統信標可以由自適應光學系統的半導體激光器形成,利用擴束鏡、濾波器可以將輸出後的激光轉化爲平行光線,之後通過分光鏡、反射鏡的一系列作用,進入到被觀測的人眼中,在人眼中聚焦,從而出現信標。進行人眼視網膜成像細胞尺度觀測的自適應光學系統能夠實現多次迭代,經過波前校正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波前誤差,增強了系統校正的可靠性,改善了系統功能。

 四、激光核聚變裝置波前校正系統分析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就已經成功研製出了激光核聚變裝置,該裝置應用了自適應光學技術的優勢,遵循最優化的爬山法,在“神光”裝置發揮着關鍵性的作用,也是國內最初基於自適應光學技術的.激光核聚變裝置的原形。由兩路不同的固體激光器共同構成的“神光”激光核聚變裝置,在發出激光脈衝後,在釹玻璃放大器氙燈泵浦的作用下,可以不斷進行放大處理,最終形成激光的脈衝功率可達1012W,口徑爲兩分米,最後在真空靶室使激光進行聚焦,完成核聚變。

激光核聚變裝置波前校正系統部件非常多,是一個相當龐大的系統,光學表面多達100個,還包括長爲幾十米的光路,光學材料穿透厚度在三米以上。受光學材料質地不勻、表面處理誤差及光路較長等因素的影響,導致靜態波前誤差較大,無法僅通過裝調、光學加工及處理光學材料等方式來糾正。這就需要發揮自適應光學技術的優勢,在該技術的基礎上研製激光波前校正系統,降低靶面能量的集中程度,有效的減少光學誤差。

五、結語

經過多年的發展,自適應光學技術已經在各個行業和領域佔據着重要的地位,爲精密定位的實現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能夠獨立運用在調節光程、光束方向等方面,可以使光場測量數據更加準確、全面。在這種發展形勢下,自適應光學技術的應用範圍會更加廣闊,會逐漸成爲科學工程和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實用性技術。

參考文獻:

[1]姜文漢,楊澤平,官春林,張小軍,饒長輝等。自適應光學技術在慣性約束聚變領域應用的新進展[J].中國激光。2009

[2]宋正方。自適應光學技術在大氣中應用的若干問題[J].激光技術。1993

[3]陳波,楊陽,耿則勳。自適應光學技術及其軍事應用[J].火力與指揮控制。2011

[4]楊華峯,饒長輝,張雨東,姜文漢。自適應光學系統中變形鏡和波前傳感器共軛位置要求的分析[J].光電工程。2009

TAGS:光學 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