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視域下“反轉新聞”現象探討

學識都 人氣:1.01W

刻板印象與媒體的報道有着密切的關係,是輿論發生轉向的前提和重要影響因素。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推薦的相關論文範文,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

摘要:2015年“反轉新聞”頻頻出現,新聞媒體忽略把關,受衆對當事人具有標籤式的刻板印象,盲目發表態度,導致輿論一邊倒。隨着事件真相浮出水面,新聞劇情發生逆轉,輿論的態度和立場也發生轉變。本文從傳播學視域下以中國老太日本“碰瓷”事件爲例,從新聞媒體的議程設置與把關、網民標籤式的刻板印象和當事人等三個方面入手,對反轉新聞的主體進行深入分析,並進一步探究輿論反轉現象的成因及對策,進而反思,對於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十分重要。

關鍵詞:“反轉新聞”;把關;刻板印象

“反轉新聞”是新媒體環境下出現在輿論空間的一種新現象。事件發生後,輿論將矛頭指向某方,隨着事件劇情的轉變,輿論的態度也隨之發生改變。在“反轉新聞”中,媒體和大衆往往急於表態,忽略了真相。

一、“反轉新聞”主體分析

對反轉新聞現象主體進行分析,即對反轉新聞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一)新聞媒體的議程設置、把關與框架

第一,議程設置。議程設置是大衆傳播媒介影響社會的重要方式,李普曼在《輿論學》中最早提出該思想。麥庫姆斯和肖在《大衆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中,定義了議程設置理論,該理論表明人們關注的問題與大衆媒介注意的那些問題相吻合。[1]在中國老太日本“碰瓷”事件中,媒體的議程設置是引發輿論發展的重要因素。此事件正值十一“黃金週”和日本旅遊熱時期發佈,極能觸動大衆的神經。新聞媒體抓住這個時機,未經多方覈實事件的'真實性就進行報道轉發,引發網民熱議,紛紛指責中國老太。第二,把關。把關是對信息的篩選、過濾與加工,盧因在《羣體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最早提出“把關”一詞。[1]媒體新聞從業者承擔着把關的責任,如果媒體對缺乏真實性的新聞事件把關不嚴格,就會將報道擴散出去,進而成爲輿論的熱點議題,會導致媒體公信力的缺失。鳳凰衛視在報道中國老太日本“碰瓷”事件時把關不嚴格,未嚴謹地核實信息,僅聽信京都官員的片面之詞就進行了報道。第三,新聞框架。框架理論是美國學者戈夫曼提出的,後來框架理論被應用到新聞學範疇,形成新聞框架,即“在一定的新聞文本中,通過一定的符號體系表現出來的對新聞事件有意義的闡釋”。[2]在一些新聞報道中,媒體使用“中國老人”“碰瓷”等具有感情色彩的詞彙,構建了報道框架,而之前媒體的報道使人們對“中國老人”形成刻板成見,致使人們帶着偏見看待事件。

(二)普通網民標籤式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李普曼在《輿論學》一書中提出的,指對某類人或事物產生較爲固有的、不明確的看法。刻板印象與媒體的報道有着密切的關係,是輿論發生轉向的前提和重要影響因素。例如,媒體在報道中國老太日本“碰瓷”事件之前,對於“碰瓷”事件的報道屢見不鮮,無形之中給“老頭”以及“老太”羣體貼上了標籤,甚至還引發了“扶不扶”的熱議風潮。中國老太在日本“碰瓷”更觸發了人們敏感的神經,人們原有的刻板印象使輿論一股腦倒向對老太的批判譴責。這種判斷有種先入爲主的成分,刻板印象會使網民在面對是非判斷時缺少理性。

(三)當事人

當事人在影響輿論反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般將反轉新聞當事人的情況分爲兩種,一種是當事人虛構編造事實,爲博得關注或達到某種目的,另一種是當事人不知情,未能站出來說話澄清事實,助長了輿論的氣焰。中國老太日本“碰瓷”事件的當事人屬於後者。

 二、“反轉新聞”的成因及對策探究

(一)自媒體的特點

首先,在自媒體時代,每個公民記者都可以在網絡平臺上發佈信息,日本老太“碰瓷”事件最初也是由網友發佈在微博上的。但由於缺乏媒介素養和專業素養,一些公民記者和網絡意見領袖對新聞的真實性判斷不足,對發佈內容沒有嚴格把關,導致不實信息散佈出去,網民的不理智情緒蔓延,出現輿論一邊倒的現象。其次,碎片化的滾動傳播,快餐文化主流化。現代信息傳播的速度變快,易忽略傳播質量,大衆追求信息零碎、快速、佔用時間少,爲迎合大衆需求,新聞快餐化逐漸成爲主流。媒體爲了搶佔輿論高地,迅速將中國老太日本“碰瓷”事件進行報道和轉發,對真相的深度挖掘變少,受衆快速瀏覽媒體提供的信息,思考和推敲變少。因而,爲反轉新聞的發生創造了不良條件。

(二)媒體原因

首先,新聞的製作過程一味追求快速,趨向粗暴化。爲了吸引大衆眼球,媒體選擇具有高話題度的議題,尤其是將網友發佈的“視頻+圖片”的信息未經嚴謹覈實就報道了出去,忽視了新聞的真實性。其次,媒體的把關工作不到位。一是媒體發佈的新聞信息沒經過嚴格把關;二是多家媒體集中報道一個事件時,放鬆了把關力度,將同行媒體的信息進行加工轉發。網友發佈老人“碰瓷”微博後,鳳凰衛視記者證實“碰瓷”是真的,並進行了獨家報道採訪。後來,一位自稱是目擊者的微博網友稱老人確實被撞。隨後,環球時報記者進行追蹤報道,事件發生大逆轉。再次,新聞從業者的專業素養缺失。中國老太日本“碰瓷”事件中,通告是日本袛園町南部地區協議會發布的,新聞源頭就是假的,加上記者採訪不到位,導致出現假新聞。

 三、結語

自媒體的特點,加之碎片化的信息傳播,給媒體的議程設置和把關提出了挑戰。媒體爲搶發新聞,忽略了真實性原則,也暴露出新聞從業者專業素養和專業主義精神需要提高等問題。在今後的發展中要正確地引導輿論,媒體首先需做到提高議程研判能力和加強把關力度,新聞從業人員要提升新聞專業素養和專業主義精神,承擔起把關人和瞭望者的職責。此外,網民媒介素養有待提升,發表觀點要理性,給事實多一些耐心等待。總之,規避反轉新聞的發生需要媒體、網民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彬.傳播學引論(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167.

[2]何翔.新聞傳播框架理論研究[D].新疆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22.

[3]“反轉新聞”頻頻出現,打了誰的臉?[OL].人民網傳媒(傳媒視線),2015-10-01.

[4]敖陽利.傳播學視野下輿情反轉事件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5,12(1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