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需要避開哪些誤區論文

學識都 人氣:1.82W

與一般旅遊相比,水利旅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要求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與管理,必須遵循水的自然規律。同時,水利旅遊也是旅遊,需要借鑑一般旅遊的經驗,譬如:在水利工程風景區的建設與管理中,需要取一般旅遊景區之長,避其之短。爲了給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鑑,筆者根據多年來對旅遊工作的調查研究,總結了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需要避開哪些誤區,希望在此與大家共同探討。

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需要避開哪些誤區論文

避開大興土木、破壞生態的誤區。有些旅遊景區的決策者片面認爲,作爲景區硬件的建築設施,其現代化程度越高,越能招徠遊客。於是便不惜毀壞林草植被和某些自然地形地貌而大興土木,建設豪華氣派的樓堂館所、廟宇、廣場、高等級柏油馬路等。結果,現代化的建築設施崛起之時,也正是生態與環境破壞之日。其實,景區最“硬”的硬件莫過於自然設施,就水利風景區來說,就是水工程、水環境和水生態。現代化的建築遠比不上自然環境“硬”,人們是奔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而來,而非現代化的建築設施。爲此,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與管理應該避開這一誤區。

避開盲目隨意、拆東補西的誤區。有些旅遊景區負責人,其決策仍沿襲“拍腦袋瓜”的老方式,隨意性很大。在景區的建設中,建了拆,拆了建,拆了東牆補西牆,把大量的財力和物力投入到無休止的建設中去。結果,景區的基礎設施不但未改觀,反而越建設越不如人意。之所以出現上述情況,主要原因在於沒有一個科學而長遠的規劃,或者有規劃決策者不遵守。水利風景區在建設與管理中,需要避開這一誤區,一定要規劃先行,規劃一經制定,無特殊情況不予更改。如果確需更改,要經有關專家評估論證後確定。

避開生搬硬套、雜取種種的誤區。有些旅遊景區在建設上陷於這樣一個誤區:以爲景區的遊覽項目越多越雜,越能招徠遊客。於是東拼西湊,生搬硬套,雜取種種,合爲一體,結果搞成一鍋“大雜燴”。本來景區位於鄉舍之中,卻建設清一色的歐式建築;本來地處北方寒冷地帶,卻發展熱帶景觀;本來當地的風味小吃很有特色,卻吃西餐,等等。總之,把景區搞得不倫不類、非驢非馬,遊人看後懵懵懂懂,不知自己身處何地。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與管理,需要避開這一誤區。要突出水利這一主題,任何時候不可主次不分、喧賓奪主。當然,水利風景區開發的目標應該多元化,但多元化並非大而全,並非遠離水利主題。如果人們奔着“水利”而來,看到的卻是與水利無關的項目,人們會產生上當之感。

避開只重自然、忽視人文的誤區。有些旅遊企業把生態旅遊的對象僅僅認爲是自然旅遊資源,將人文旅遊資源排除在生態旅遊的客體之外,認爲只要自然景觀檔次上去了,“生態遊”的味道自然就濃起來。於是在具體建設中只抓自然景觀的建設,不抓人文景觀的建設。其實這也是一個誤區。生態旅遊的客體應該既包括自然旅遊資源,也包括人文旅遊資源。事實證明,要想生態旅遊上水平上檔次,必須做好二者結合的文章。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與管理也應該避開這一誤區,要硬件(自然旅遊資源)軟件(人文旅遊資源)兩手抓,而且兩手都要硬,在展示水利設施的工程之美和水環境、水生態之美的同時,大力展示水利建設者的精神之美,中華民族治水的'智慧之美以及水文化的深刻內涵,使自然美和人文美達到完美的結合,以不斷提升水利風景區的檔次。

避開只重觀賞、淡視教育的誤區。有些旅遊景區的職責和任務就是滿足遊客的觀賞要求,至於向遊客提供教育,那是分外之事。於是,有相當一部分景區只注重遊客的觀賞,忽視對遊客的引導和教育。生態旅遊的主要目的在於通過旅遊者的參與,增進人們的環保意識和生態平衡意識。在這期間,旅遊企業有責任喚起旅遊者的生態意識、環境責任感和生態道德,使之在愉悅身心的同時,自覺地保護旅遊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水利旅遊是一種“生態味”很濃的旅遊形式,在搞好旅遊教育的問題上,理應走在前頭,使廣大遊客在觀賞遊覽的同時,受到一些生態方面的啓發和環境方面的教育。

避開只求刺激、忽視安全的誤區。有的旅遊景區爲滿足某些遊客追求刺激的心理,着力發展奇、險旅遊產品,如:高空滑翔、懸崖探險、深水潛游等。然而在發展奇、險旅遊產品的同時,卻不注重做好安全保障,致使景區遊人傷亡事故時有發生。這也是一個誤區,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與管理也應避開這一誤區。要認真貫徹落實《水利旅遊項目管理辦法》等規章,在開發涉水旅遊項目和產品時,要首先考慮安全問題。凡新上旅遊項目,必須進行全面的安全評估,對安全隱患大的項目和產品,即使經濟效益再大也不能上馬。同時,要定期對原有的項目和產品進行檢測檢查,一旦發現隱患,立即停止使用,或維修或更換,不可憑僥倖心理而瞎湊合。

避開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的誤區。有些旅遊景區的決策者只顧眼前,不管長遠,兩眼只盯在“利潤”二字上,採取“歇人不歇馬”和“連軸轉”的做法,過度地、無序地耗費景區的旅遊資源,結果是利潤短期內上來了,但資源卻元氣大傷,使景區無法持續發展。水利旅遊是一項以保護水工程、水資源與水環境、水生態爲前提的旅遊形式,主張對水域及相關聯的岸地、島嶼、林草、建築等旅遊資源實行保護第一、開發利用第二的原則。在這裏,“利潤”固然重要,但它必須建立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水利旅遊應盡力做到生態保護和經濟效益的雙贏,如果經過努力確實達不到雙贏,而只能一贏時,那麼,這一贏就應該讓給水工程、水資源、水生態和水環境的保護。

避開只顧自我、忽視社區的誤區。有的旅遊景區只顧本身企業的發展,而對景區所在地的社區發展漠不關心。譬如:員工不從本地招,產品只用外來的,等等。還有的不但不爲社區服務,反而損害社區的利益,造成景區與社區勢不兩立,致使景區生存出現危機。無論從國外看,還是從國內看,有關旅遊方面的法規中基本都有“生態旅遊造福當地社區”的條款。水利旅遊作爲一種行業性旅遊,也應該做好爲當地社區服務的工作。水利風景區的發展不是孤立的,任何時候都離不開社區的支持,二者的關係如同魚和水,作爲景區有責任也有義務向社區提供各方面的服務,如:僱用當地員工;購買當地產品;使用當地服務;出售當地旅遊產品;以人、財、物支持當地社區的經濟建設等,從而促進景區與社區的和諧發展。

避開自命不凡、不隨民俗的誤區。有的旅遊企業依仗自己旅遊產品獨特的優勢,傲視一切,其中包括對景區所在地的文化習俗不屑一顧。具體表現是:以落後、土氣、愚昧爲由,不與當地人羣保持聯繫;不尊重當地人的風俗習慣;在發展生態旅遊產品時不考慮當地社區的文化敏感性等。水利旅遊作爲行業性旅遊,雖然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水文化,但也很有必要結合和吸收其他文化,特別是具有一定民族特色的地方文化,從某種程度上講,景區的人文資源越具有地方特色,越有審美價值,也越有穿透力。爲此水利風景區的管理者應該做到放下架子,入鄉隨俗,積極吸收借鑑當地文化,不斷豐富景區文化的內涵,使景區文化既具水利特色,又具地方和民族特色,以提升景區的檔次和水平,增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