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優化數學課堂 開拓學生思維

學識都 人氣:9.4K

【摘要】數學教學可以從多方面優化發展學生思維。首先,如何指導學生閱讀學習材料,學會學習是數學教學的關鍵之一;其次,語言是溝通與理解的載體,數學學習活動基本上是數學思維活動。我們要把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和數學思維的訓練緊密地結合起來,更好地鍛鍊學生語言表達的條理性、邏輯性和準確性;再次,訓練學生主體思維。

淺談優化數學課堂 開拓學生思維

【關鍵詞】閱讀;創設情境;訓練主體思維

一、數學閱讀的意義

教育正逐漸走向以學生爲中心的學習方式,從強調記憶背誦,轉變成以解決問題爲導向的學習,進行數學閱讀指導實踐,可培養學生樹立閱讀意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實現數學文本的發展價值。

1.明晰數學閱讀的概念。

數學問題因教學需求呈現的形式不盡相同,我們往往把以句子和段落構成的類型叫做數學的“連續文本”。把那些數據表格、圖表和曲線圖、圖解文字、說明等等叫做數學的“非連續文本”。數學閱讀是指學生圍繞數學問題,通過閱讀數學文本、符號、圖表等相關材料,以數學思維爲基礎和紐帶,用數學的方法、觀點來認知、理解、汲取知識和感受數學文化的學習活動。從心理層面,它是用已知的經驗和思維能力來理解數學語言、符號、圖表、邏輯和領會數學文化的心理過程。從信息觀角度,數學閱讀既是學習個體獲得越來越多的外部信息的過程,也是越來越多地認識和理解事物的程序。

2.符合閱讀身心的認知。

“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對語言文字的正確、敏銳、豐富的感受力,是由語言文字而引起的複雜的心理活動和認知活動的過程”。數學閱讀同一般閱讀過程一樣,也是一個完整的心理活動過程,通過數學語言符號獲得意義的一種心理過程。語文教學非常強調閱讀中的語感,數學學科的一些文字、圖形、符號等文本同樣需要學生生成正確的語感、圖感和符號感,通過對這些數學語言的直覺感受,形成心理認知,達到對數學知識、學習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的領悟與把握。

3.遵循數學新課程觀。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爲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數學閱讀是學生個體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閱讀數學材料建構數學意義和方法的學習活動,是學生主動獲取數學信息,汲取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思維,學習數學語言的重要途徑。現行數學課本提供的素材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可見數學教學目標應定位在培養學生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上,若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培養學生能夠準確地將生活語言與數學語言相互轉化,而數學閱讀是順利有效地進行轉化的途徑。

4.具有終身學習的'特徵。

閱讀能力是未來生活所需的一種技能,併爲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所以必須把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放在重要的位置。數學學科也不例外,必須培養學生運用閱讀技巧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領域;必須培養學生閱讀數學文本的能力,爲他們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創設活動情境使學生有話說

1.在活動中訓練語言表達。

學習是由感性認識發展到理性認識的過程,理性認識是建立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的。在數學教學中,精心組織操作活動,讓學生動手操作,是學生動手和動腦的協同活動,可以加快他們的理性認識,因此,在教學時讓學生動手操作十分重要。在學生動手操作時,要注意讓學生有條理的敘述操作過程,把動手、動腦、動口三種感官有機結合,既獲得了知識的內涵,又能增強用語言表達思維過程的能力,這樣把知識的獲得過程與培養語言表達能力結合起來。

一位哲人說過:“你給我一個蘋果,我也給你一個蘋果,那麼我們手頭還是各只有一個蘋果;假如你給我一種思想,我也給你一種思想,那麼,我們就各自擁有了兩種不同的思想。”在合作中交流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更能加強學生的語言訓練。小組討論是課堂中常用的一種方式。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語言表達是鍛鍊思維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人人都發言,一節課的時間很難做到。若把學生分成小組,在小組裏進行討論,每位學生都有發言表現的機會。

2.在教學中訓練數學語言表達。

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素養,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孩子積累了豐富而準確的數學語言既能節約課堂時間還能提高課堂效率。所以要結合具體的數學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數學語言表達訓練,讓學生通過“說數學”來理清思路,通過“講數學”提高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數學思維能力,真正做到思維能力發展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

三、訓練主體思維,優化思維品質

數學既能鍛鍊人的形象思維能力,又能鍛鍊人的邏輯思維能力。主體思維善於在事物的不同層次上向縱、橫兩個方面發展,向問題的深度和廣度發展,達到對事物全面的認識。爲此,教師應重視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揭示數學問題的實質,幫助學生提高思維的凝練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先對問題作整體分析,構建數學思維模型,再由表及裏,揭示問題的實質。當問題趨於解決後,由此及彼,系統地研究相關的問題,做到解決一題就可解一類題,即觸類旁通。以對應用題的訓練爲例,教師要善於從橫向、縱向、逆向、系統等多層次、多方向上進行演變、擴展、加深,才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密度和容量。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既不增加學生負擔,又能提高教學質量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