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業管理的人才培養論文

學識都 人氣:1.15W

(一)

工商企業管理的人才培養論文

一、對就業進行分析

某學校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在2012年有125人畢業,其中參加酒店和房地產企業工作的人共有119人,這些學生所參加的企業單位共105家,並且其中的大型企業佔百分之六,其中包括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建設銀行和新瑪特等等,當然更多的學生實習的地方都是中小型企業。其中有的學生會在省內實習,有的回去省外,有的選擇繼續學習,有的學生會選擇自主創業。在這些學生中百分之九十八都是通過學校招聘、網絡招聘和報紙招聘找到工作的,有極少部分的人是通過親友的介紹找到工作的,其中找到專業對口的學生佔百分之九十五。通過對這些情況進行整理後發現,本專業的大部分畢業生都通過各種的渠道找到了對口的工作,而且這些學生的工作單位也對學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而且大部分畢業生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企業的認可,畢業生在與人溝通和工作態度方面都有很高的能力。這樣也說明了本專業的畢業生能夠很快的適應自身角色的轉變,並且能夠把從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在進行調查的過程中企業也提出了學生的不足之處,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許多學生的執行能力差。在工作中,有許多學生的理解能力很差,往往不能理解上司的意思,不能正確的做事;還有的情況就是,有的學生很自負,往往認爲自己的想法是對的,根據自己的想法去辦事,和上司對着幹。

2.有些學生不能積極主動的工作。就企業反應有許多的學生在工作中的應變能力較差,而且不善於思考,在與客戶平時的交流過程中,往往不能夠很好的控制局面,局面經常被客戶所控制,被客戶佔據主導的地位。

3.有許多學生對辦公軟件不熟悉。現在有許多學生對於辦公軟件操作不是很熟練,如PPT等等辦公軟件,學生應該加強對這方面的訓練。

4.有很多的學生缺少職業的利益。許多的學生在接待客戶或者是進行培訓的時候,表現都不是十分的專業,學生們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5.有許多的學生在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並不瞭解自己的工作,只是在工作之後纔開始真正的瞭解自己的工作,這樣的學生嚴重與社會脫節。

6.現在有許多學生的心態浮躁。由於大學生都是剛從學校畢業就參加工作的,自我的感覺良好,認爲自己是高等院校的學生,就高人一等。只要是工作不好,就想着跳槽。這樣的心態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工作狀態。

二、對企業的用人需求進行分析

通過不斷的瞭解和調查,我們發現企業的用人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許多企業在原來的招聘中只重視學生的成績,但是企業現在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現在許多人都存在着這樣的思想誤區,認爲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一定會在哪些方面有着突出的能力,其實不然,這些學生知識在記憶力方面好而已。然而在工作中主要困擾學生的是學生的工作能力和經驗的不足。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社會經驗,而不再重視學生的成績。也就是說企業現在更加註視的是學生的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和動手能力。

2.現在許多的公司原來越重視應聘者的心理素質。現在許多的用人越來越重視應聘者的`心理素質,尤其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現在有許多的用人單位在招聘員工的時候更希望員工能夠有好的工作態度、有好的心理素質、還有懂得如何去學習。通過以上信息我們就可以知道用人單位喜歡的員工是處事靈活、協調能力強、心理素質好和性格開朗的。

3.重視品德。在以前許多的企業都是非常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現在許多的企業更加註重學生的品德。在以前有許多的企業是“非高校學生不用”,但是現在的企業更加重視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樣的情況就表明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企業在用人方面越來越理性,也越來越科學。現在許多學歷不高的學生都能憑藉自己的能力找到好的工作。

三、新就業形勢下工商企業管理的人才培養策略

爲了能夠使工商企業管理學生在新的就業形勢下能夠找到工作,那麼學校就應該加強對這方面的陪養。

1.應該加強校企合作。學校應該和企業進行合作,根據企業的需要培養人才。在制定人才的培養方案的時候,學校也應該要始終保持“工學結合”的這一理念爲培養人才的核心。

2.學校要根據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來培養人才。學校通過校企合作之後,充分的瞭解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和數量,並根據這一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人才培養。同時學校也應該增加與企業的合作,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

3.豐富課程。在大學的課程中,教師應該增加更多的實訓課,同時要豐富實訓課的內容。首先,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專門的課程培訓;然後教師可以進行專業的綜合訓練;最後,教師要將所有的有聯繫的專業都進行綜合培養。幫助學生能夠早點的瞭解從事的工作,讓學生能夠認清現在的就業形勢,從而能夠更好的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並且能夠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4.學校應該建立“工學結合”的考覈系統。在“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下,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應該進行改變,傳統的對學生的考覈方法應該不再適用於現在的社會,學校應該結合企業制定出多方位考察的系統。

5.學校應該從多種渠道增加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應該鼓勵學生多去學校的圖書館,利用其中的資源,開闊自己的視野;學生也應該上好每一節計算機課,提高自己操作辦公軟件的能力;組織學生多參加集體活動,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加強學生的禮儀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挫折。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的就業形勢下,想要培養出適合工商企業管理的人才已經是緊要的任務,學校必須要改變原來的教學方法,根據時代的需要制定出新的教學方式,增加學生的就業概率。同時,學生也應該改變原有的就業觀念,積極主動的參加到提高就業能力的工作中來。這樣就能夠增加學生就業機率。

作者:於長勝 單位:遼寧建築職業學院市場營銷教研室

(二)

一、高職工商企業管理人才培養存在的不足

(一)人才培養體系存在缺陷。根據調查表明,目前學生普遍反映,管理專業課程學習內容多而廣,泛泛而談,不專、不精,操作性不強,學過不久就忘,難以記牢。目前開設有實踐課程的專業課不多,可以依託和使用的實驗實訓設備資源有限,大部分是專業教師自己製作和編寫的,實訓時間比較集中,多在整個學期理論課程結束後進行爲期一、兩週的綜合實訓。實訓內容綜合性強、用時短,學生感受不深,所以學過就忘。實踐課的比重偏少且效果不佳,導致學生理論知識“豐富”,卻缺乏運用它們的機會和能力,碰到實際問題,往往束手無策。

(二)課程設置、教學內容重規範、輕實證。當前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受傳統教學影響較深,設置課程多以規範性知識爲主,側重於定性分析的內容,缺乏實踐導向和應用導向,而在市場經濟中更多的是以定量分析爲主,需要的是實證性知識。

(三)考覈辦法單一。高職現行的考覈制度與大多數高校的考覈制度是一樣的,採用以考試成績評定學生的能力爲主的評估制度。我們往往會發現一些考試比較在行的學生在實踐操作時顯得比較刻板,欠缺創新精神,而另一些上課遲到早退曠課的學生在實踐操作時往往表現出思維活躍,富有創新意識。傳統的以考代評的考覈辦法存在較多的弊端:解釋概念死記硬背,缺乏對全部知識的綜合運用和系統掌握;忽視歸納思維的評估;忽視創新能力的評估;學生實踐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能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不利於反映學生綜合素質,等等。因此,高職工商類專業的考覈模式迫切需要改革與創新。

二、高職工商企業管理人才培養創新的策略

(一)改革現有人才培養模式,加強複合型人才培養。經過調查發現,工商企業管理人才包括營銷推廣員、銷售業務員、人力資源管理助理員、會計、倉管員、品管員、採購員等。隨着產業的相互滲透於交叉,不同產業之間的交叉,技術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於人才的專業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需求趨向於複合型人才。複合型人才應兼具有知識性和技能性的特點。橫向看,知識面廣,知識的融合度要高,要求多學科知識的複合、多專業技能的複合、多能力素質的複合以及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複合;縱向看,掌握的知識既要有高度又要有深度,知識遷移能力強,適應能力強,創新能力強。

(二)以綜合能力爲導向,加強外向型人才培養。目前從事對外事務性質工作的學生人數不多,但在調查中發現,許多學生渴望進入這一崗位和行業,可是在外語口語能力上達不到崗位要求。這種迫切想要提高外語能力、外交能力、國際管理能力的畢業生主要集中在廣東地區。廣西背靠大陸,面向東南亞,與東南亞國家山水相連,廣西的區位優勢決定了將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在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加強與東盟各國合作的過程中,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正在逐步構築粵港澳—西南—越老柬緬的分工層次,承接了很多外來轉移的產業,各類外資、合資企業紛紛落戶廣西。面對廣西經濟市場的變化,培養外向型人才向社會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是高職教育的當務之急。

(三)以實踐能力爲導向,注重職業素養的培養。職業素養對學生未來的競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部分企業認爲責任心、敬業精神、承壓能力等基本素養很難通過短期培訓獲得,而這些職業素養又恰恰是影響個人和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在調查中的企業管理者普遍認爲,專業業務技能是從大學開始習得,在工作中才開始熟練的,因此通過企業的崗前培訓加上工作的積累完全可以使新員工的業務水平迅速得到提升,但是基本的職業能力比如英語水平、寫作能力、表達能力等則需要較長時間的訓練,企業培訓難以迅速取得成效,所以這些基本職能能力是企業在挑選人才時較爲看重的。而職業素養更是與一個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經歷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密切相關的,是一個人比較穩定的特徵反映。很多畢業生在校期間僅僅看重考試分數,忽視實際能力的訓練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大大阻礙了畢業生職業生涯的順利發展。

作者:王利華 滿春 劉令華 單位: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省益陽市第一中學

(三)

一、就業依據分析

某院校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在2009年共有129名學生畢業,其中的122人在服裝、金融保險、酒店、房地產等企事業單位參加了實習,所參加的企事業單位共計114家,大型企業只有百分之五,包括中國電信、全友傢俬、寶島眼鏡、希望集團等大型企業,很多同學參加的實習的地方都是在中小企業。地域分佈上,在四川省成都市實習的有99人,在四川省其他市實習的有19人,在省外工作的有5人。另外的七名同學,其中的六名進行了專升本的考試,另外一名進行了自主創業。在這些學生的找工作渠道方面,百分之九十的同學是通過網絡招聘、報紙招聘、招聘會等方式找到了工作,百分之五是通過自主創業或親屬介紹工作,另外百分之五是通過參加校園招聘會找到了工作。其中所找工作和自己專業對口的學生佔到了百分之九十五,共有一百一十六人。就業崗位主要包括採購員、行政前臺、市場專員、客戶經理、庫管員、人事專員、行政助理等,還有四人的就業崗位是會計出納,兩人的就業崗位是金融分析,還有一人在軟件行業就業。這些學生剛參加就業時的工資大部分在一千至兩千之間,工資低於一千或者高於兩千的學生所佔比例不足百分之五,學生的工資大部分比較平均。在工資分佈上,工資較高的學生是那些通過親屬找到工作的學生,有的甚至已經達到了每月兩千五百元,其他同學薪酬略低。這樣的工資水平和大學生剛開始就業時的平均工資是很接近的。對數據進行整理後發現,本專業的大部分畢業生在畢業前後會通過各種渠道尋找和本專業對口的崗位進行工作,聘用本專業學生的企事業單位對本專業的畢業生的評價也比較高。大部分本專業的畢業生憑藉自己很強的適應能力和善於溝通的個人能力、踏實勤奮的工作態度在企業內得到認可。這說明本專業的大部分學生在畢業後能很快適應個人角色的轉換,能很快把自己在學校內學到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應用到崗位上,並且能比較快的融入工作團隊,爲本專業掙得了榮譽。在調查中,一些企業也發現了本專業的一些學生的不足,主要包括:

(一)有些學生在工作中不積極,靈活應變的能力十分差,不善於思考,在與客戶進行交流時,往往無法控制局面,經常被客戶控制局面,讓客戶佔據了主動。

(二)好多學生的執行能力十分差,往往走向了兩個極端。要麼就是無法理解上司意圖,在工作中無法對領導意圖進行貫徹落實;要麼十分自負,自以爲是,在工作中和上司對着幹。

(三)有些學生缺少職業禮儀,在接待客戶時、參加會議時、進行培訓時十分不專業,綜合素質需要提高。

(四)有些學生在參加工作後,對自己所參加的工作十分陌生,參加工作後纔開始熟悉自己所做的工作,這種學生與社會已經脫節。

(五)有些學生對辦公軟件不熟悉。對EXCEL和PPT都不熟悉,這方面需要重點提高。

(六)有些學生心態浮躁,在工作中不踏實,將“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話掛在口邊,隨時準備跳槽。

二、企業需求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企業的用人需求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表現如下:

(一)越來越重視心理因素很多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應聘者的心理素質,尤其是畢業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有一家名企的負責人曾經說過,我現在想找一張白紙,找一個員工,擁有良好的工作態度、良好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心態、具有較多的學習方法。實踐證明,單位最青睞的人是爲人處事比較靈活、性格開朗、協調能力強、溝通能力強、心理素質好的人。

(二)企業以前在招聘時重視學習成績,現在重視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爲,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某些方面可能能力比較突出,但大部分的學生也只是記憶力比較好。而現在困擾大學生參加工作的主要因素是能力不足和社會經驗缺乏。因此,現在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在招聘大學生不再重視大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大學生的畢業院校,轉而重視大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社會經驗,具體來說就是大學生的處理實際問題能力和動手能力。

(三)企業以前在招聘時重視學歷,現在重視學生的能力、素質和道德品質。在調查中發現,以前企業用人的“非高學歷、非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不用”的現象已經消失,現在的企事業單位越來越重視大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這表明,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用人標準越來越理性,也越來越科學。一些本三、專科畢業的大學生同樣可以憑藉自己的個人能力而找到好工作。

三、對本專業人才培養的建議

(一)加強校企合作,調查企業的實際需求,並以此作爲培養人才的依據。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要始終圍繞“工學結合”這一人材培養模式爲核心。

(二)根據實際的崗位需求和崗位空缺來確定人才培養的內容和數量,創建校企合作的新機制。拓寬校企合作的範圍,校企合作項目的開發要進一步深化,課程體系以工學交替爲宜。

(三)在大學課程中,增加實訓課的內容和實訓課課時的數量,首先進行專業單項的實訓,然後進行專業綜合的實訓,最後將有聯繫的專業綜合起來進行實訓。讓學生較早的瞭解可能從事的工作,讓學生全面認識現在的就業形勢,幫助學生科學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樹立正確擇業觀。

(四)建立新型考評體系,和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相匹配,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都發生了變化,考評體系也應該隨之變化,新考評體系應該包括學校、企業和社會對學生的評價。

(五)從多個渠道構造平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和圖書館,拓寬視野和知識面。

作者:陶熙 單位: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工商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