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建設研究

學識都 人氣:2.03W

在實踐教學中缺少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歷、實踐能力強的教員,是國內工科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那麼,控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建設探析是?

控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建設研究

摘要:在分析了影響院校實踐教學質量的制約因素的基礎上,結合控制專業人才培養和實踐教學的探索,介紹了在“雙師型”教員隊伍構建、遞進式教學實踐體系和實踐教學條件平臺建設等方面的思路和有益嘗試。

關鍵詞:雙型型教員;實踐教學;能力培養;控制工程專業

1制約實踐教學質量提升問題的分析

軍隊學歷教育院校是軍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在三位一體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中側重於學員基礎知識的積累,注重綜合素質、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養成,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學員基本崗位任職能力。其中,實踐教學是影響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但目前的院校教育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制約了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對實踐教學的主體認識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實踐教學地位仍有待進一步提高。(2)實踐教學無固定編制,缺乏具有豐富工程經歷、實踐能力強、教學水平高的雙師型教員。(3)實踐教學投入不足,實驗設備和教學裝備數量少,不成體系,專業實踐教學的開展受到較大限制,實施效果不理想。(4)實踐教學多隨理論課程設置,在性質上以課程實驗和驗證式實驗居多,缺少綜合性和創新性實踐機會;在體系上前後缺少關聯性,各門課程的實驗內容相互獨立,交叉聯繫少,學員的實踐實驗學習缺少關聯性,效果有限[1-3]。分析以上問題,其主要原因可歸納爲2個支撐條件和1個目標的缺失:2個支撐條件是實踐教員隊伍和實踐教學條件,1個目標是實踐教學體系與內容規劃目標。針對以上問題,爲提升學員培養質量,多年來在導彈控制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總結、探索和踐行了“夯實基礎、注重實踐、強化能力、追求創新”的教學理念,力求使學員在掌握紮實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系統的實踐教學促進理論知識轉化和吸收,培養和提高學員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2構建“雙師型”實踐教學教員隊伍

在實踐教學中缺少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歷、實踐能力強的教員,是國內工科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如北京工業大學的一份調查顯示,他們近5年來到校任教的幾百名青年教員中,缺乏工程實踐背景的佔80%左右。這與高校師資引進政策、高校對教員工作評價指標體系、教員教育教學觀念等有着直接的關係[4-6]。在軍隊院校也存在類似問題,如年輕教員雖然普遍具有博士學位,但在博士學習與工作中由於評價機制原因,造成了他們將絕大部分精力與時間用於理論研究和發表學術論文,使得工程實踐經歷與能力欠缺,在裝備教學中只熟悉操作流程,缺少工程能力與經驗,無法從深層次上發現和解決裝備使用中存在的問題,也造成院校教學科研創新力不足[7-8]。因此,在該種模式下教員的實踐教學更多的是紙上談兵或按章操作,無法將理論知識轉化爲實際應用,也就無法有效地指導學員開展實踐創新。因此,培養一批動手能力強、具有良好“工程師”素質及較強理論基礎的“講師”功底的“雙師型”教員隊伍,是保障和提高工科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2.1人員選拔在新教員選拔上,一是人員的來源要合理佈局,一般遵循“33原則”較爲合理,即一部分自主培養、一部分來自其他部隊院校或部隊人員、一部分地方院校培養人員,以便於融合發展和取長補短;二是人員的專業研究方向要貼近工作崗位需求,由於控制學科範圍寬廣,不同研究方向間差別巨大,所以在具體人員選拔上要選擇專業方向與實際工作崗位相同(相近或交叉學科),並有一定研究基礎的畢業生,避免研究方向相差過大,無法有效勝任崗位工作,造成人才浪費。2.2人員培養著名科學家錢偉長就曾指出,“你不教課,就不是教員;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師”,因此必須重視實驗室和科研工作在教員培養中的作用[9]。新教員到位後依據教研室和個人實際情況安排到實驗室或課題組工作,使其理論知識同實踐、科研結合,推動能力培養與科學研究相互促進。通過實驗室建設、維修和科研活動,不但可以使教員得到工程實踐的鍛鍊,逐步培養“工程師”的基本素養,還可以保持對行業內最新發展狀態的跟蹤和掌握,有助於加深對本專業的知識理解和把握,構建知識體系的大格局,進而依據研究和工作過程中的心得體會把課程講精講透,而不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鼓勵教員擴展視野,創造對外交流機會,合理藉助工業部門做好“借船出海”的工作。受制於院校條件建設的不足,部分研究項目在院校只能開展理論研究工作,無法和實際工程相對接,往往流於紙上談兵。而地方工業部門長期從事裝備工程化研製和生產工作,其特點是不善於理論創新,但研究條件齊全、工程背景深厚,適合在研發過程中鍛鍊人員的工程實踐能力。根據此特點,爲彌補現有實踐條件的不足,教研室先後派多人到航天部門進行中短期進修和項目合作研究,以工程型號爲依託開展學習與研究,使教員工程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效果明顯。2.3人員使用在教員的使用上主要是做好3個結合和1個引導,即同科研工作結合、同實驗室建設與維護結合、同實踐教學和第二課堂相結合,以及發揮學科帶頭人的領軍和指引作用。新教員在授課的同時必須兼職實驗室工作,參與實驗室建設和日常的設備維護維修,通過該過程熟悉裝設備和增強工程實踐能力;鼓勵教員走進實驗室,積極開展實驗教學研究,開發綜合性、設計和創新性實驗項目或第二課堂活動,如組織學員在2010年開始參加“飛思卡爾”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2013年開始參加國際大學生空中機器人大賽(亞太賽區)比賽。通過項目實施、共同研究和研討的過程,對於教員和學員都收穫頗大。在科研上不是“搭梯子和拔苗式”的`方式,而是通過“壓擔子”促使新教員工作中學習和自我成長;在團隊內部形成良性的競爭和激勵機制,鼓勵和幫扶創新思維與措施,鼓勵自主創新,發揮每個人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在此過程中發揮學科帶頭人的領軍和指引作用,通過引導的方式幫助年輕教員解決成長過程中的方向感缺失問題,同時引導其擴大視野,提升總體認知能力。通過多年來堅持在人員選拔、培養和使用等3個環節的教員培養工作,相當一批導彈控制專業教員具備了“工程師”的基本素質,逐漸成長爲“雙師型”教員,較好地解決了實踐教學師資力量缺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