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教學中師生教與學方式的轉變論文範文

學識都 人氣:3.16W

摘要: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研究教師的“教”以及學生的“學”的最佳方式: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注重授課形式的多樣化;轉變教師角色、與學生共同探討;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教學過程,以達到最有效的教學效果,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能力。

初中英語教學中師生教與學方式的轉變論文範文

關鍵詞:方式的轉變 課堂活動 自主合作 探究

隨着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順利、有序的推進,新課程正一步步地走進學校,走進課堂。教師的教學方式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課程先進的教育理念,倍受老師們的認可。提供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猶如交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屬於學習主體位置。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在自主探索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面對新課程的要求和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現狀,我在平時教學實踐中不斷嘗試,通過轉變自己的教學行爲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革新了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全面提高了我校英語的教育教學質量。那麼,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轉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方式呢?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

1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

一些同學認爲,課前預習沒有必要,反正教師上課要講,何必事先耗費頭腦,浪費時間,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其實通過預習,我們可以對即將學習的新課做到心中有數,知道哪些內容自己能懂,那些內容自己不懂,這樣聽課時就有了針對性,能夠抓住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所以每堂課前,我都會設置“導學提綱”,以一系列問題的形式,在“學什麼”“怎樣學”兩方面給學生加以引導。當學生對如何預習有一定的實踐後,提綱逐步精簡,最終讓學生丟掉“導學提綱”的柺杖,走上自學的道路。這樣也爲課堂雙邊互動學習打下基礎。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質疑問難,積極參與每項課堂活動。有的學生由於受知識年齡等限制:有的膽小不敢質疑問難,有的滿足於一知半解,不願質疑問難。所以我們要創設條件,努力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質疑問難。我在教學中,經常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通過這種形式,不僅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遷移,而且提高了學生英語應用能力,促進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

3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

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激起學生要學的興趣。教學中教師不但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還要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學生就會體悟到成功的喜悅,對英語的好奇心以及學習的興趣就會不斷增強,覺得英語不再是那麼枯燥、乏味。

4注重授課形式多樣化的原則

如果教師的授課方式缺少變化,學生就會覺得課堂枯燥乏味。而注意授課形式的變化,經常讓同學感到有新鮮感,有利於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極大地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主動性,鍛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對於較容易的對話或短文,鼓勵學生登臺講解是調動積極性、鍛鍊膽量的一種好方式。不定期地組織學生授課,要求每位同學都充分準備。教師必要時予以指導,此種教學組織形式不僅活躍課堂,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鍊。其次,對於一些生動、有趣的劇本、故事,教師可建議學生表演出來。

5轉變教師角色

與學生共同探討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過去那種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那種沉悶和嚴肅的教學活動將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要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角,成爲知識的主動探索者。

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始終處於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課堂上要有“寧停三分,不搶一秒”的氣魄,讓學生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使學生真正參加到教學中去創造性地學習。

6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教學過程

傳統課堂教學古板,僵化,不利於用實踐操作。我們應採用現代教育技術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來創造英語教學的生活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教”的方式應服務於“學”的方式。教師應當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導學生髮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培養學生具有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逐步形成求異創造能力,並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