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書籍民族化設計探析

學識都 人氣:1.13W

文字作爲書籍中所佔比重最大的視覺設計元素,對書籍信息的傳達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國現代書籍民族化設計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借鑑。

中國現代書籍民族化設計探析

書籍裝幀作爲一種承載文化、傳播文化的設計類別,有着承載傳播民族文化的歷史重任,更是民族文化和對外交流的重要表達方式。所以書籍設計師更應將民族文化和現代化書籍設計相結合,使之承載更爲豐富的傳播內容,使民族文化能夠得到繼承和發揚。

 一、民族化設計的內涵表達

我國着名設計大家韓美林先生曾說:“藝術要達到世界水平,就必須依靠民族傳統加上現代意識。”①靳埭強先生也曾表示:“一切現代化與國際化都應以傳統文化做基礎。”當然民族化設計絕非是對民族元素和文化的生搬硬套,而應該從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吸收其“形、意、神”的內涵,通過現代設計方法和工藝技術,走出一條符合文化多元化設計的創新思路。[1]

不難看出,民族化設計涉及對設計的民族精神的繼承、發揚、應用和創新等一系列問題,它要求設計師立足於本民族的文化,創作出具有民族特性和文化個性的設計。②設計之美在於創新,而民族化創新是現代設計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於中國的民族化設計來講,重要的是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通過設計傳遞出我國傳統文化的形、意、神,從而創作出屬於自己的“中國風格”設計作品。

 二、中國現代書籍民族化設計的表現語言

民族文化是設計文化內涵的淵源

現代書籍設計的民族化是指在進行書籍設計時以民族傳統理念爲指導,以獨特而鮮明的本土化表現語言,利用傳統民族文化的表現形式和設計手法來表達書籍內容。簡單說,就是用視覺形式和符號將民族內在的共性表達出來。現代書籍設計的表現語言主要包括字體、圖形、色彩和材料四個方面,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在這四個方面都有着不可磨滅的獨特印記。

1.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字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音、形、意”的統一體,同時也是最能代表中國的元素。漢字經過幾千年的演變,經歷了“漢字七體”(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印刷字體、變形字體等的演變,這些字體均是文字的一種獨一無二的表達形式,有着豐富的美學理論和藝術張力。

中國是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字,這也爲中國現代書籍設計的民族化提供了豐富而寶貴的資源。如圖1,《坡芽歌書》中書名和封面的文字採用豎排的排列方式,利用中國傳統文字和壯族原始的圖畫文字相結合進行設計,整本書通過線裝的方式進行裝訂,既清晰地傳達出書籍的信息,同時又呈現出濃厚的民族特色。

文字作爲書籍中所佔比重最大的視覺設計元素,對書籍信息的傳達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同字體的運用會給讀者帶來不同的思想傾向和感情特徵。在這裏不得不提的是中國書法的運用,它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不僅是中國文字最美的形式之一,同時它還包含着民族審美追求和情感思維,如圖2中《中國記憶》封面設計中書法字體的應用。此外,中國漢字具有“信息傳遞”和“視覺圖形”雙重身份。在這個讀圖時代的大環境中,字體的圖形化設計也是現代書籍設計中常用的手法,將中國傳統漢字的“形”加以延伸並與西方現代設計手法相結合,賦予文字新的文化內涵和表達形式,可以創造出兼具時代性和民族性的優秀作品。

2.寓意深刻的傳統圖形

中國自古就有“圖書”一詞。清人徐康在《前塵夢影錄》中說,“古人以圖書並稱,凡有書必有圖”,這充分說明了書籍和圖形的密切關係。在讀圖時代的大環境下,圖形作爲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起到記載和傳遞信息、便於交流和溝通的重要作用。

圖形先於文字,文字源於圖形,二者相匯相融,構成書籍。在書籍設計中,圖形的作用是在輔助傳達文字內容的同時,對書籍起到裝飾和美化作用,兼具閱讀和審美雙重功能。圖形具有清晰準確、易識別、無國界的優勢,藉助圖形來表達書籍內容可以深化讀者的記憶,提高書籍的趣味性和“悅讀”性。

從原始的洞窟巖畫到彩陶、青銅器、漆器、玉器、瓷器的紋飾,從“官方”專屬圖形到民間美術圖案,中國傳統圖形所表現出的造型和結構均體現了中國特有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將這些有着深刻寓意的圖形根據書籍設計的需要進行解構、重組和提煉,勢必增強書籍的獨特性和文化性。如圖3,《曹雪芹風箏藝術》作爲一本弘揚傳統文化的書籍,其封面和目錄的設計均採用了中國傳統民間藝術---風箏的樣式和圖案,突出書籍形式與內容的統一,文字與圖形之間的和諧體現了歷史文化的積累和傳承,在傳統的設計框架中融合了現代視覺元素的表達方式,是書籍設計民族性和時代性的完美體現。

3.風格獨特的“五色觀”

中國的傳統色彩觀與民族文化和理念有着密切的關係。[5]傳統的“五色觀”與中國傳統的“五行”觀念一脈相承。五行結合生萬物,五色結合生萬色。“五行”觀認爲世間萬物都是由水、木、金、火、土五種元素組成的,色彩也不例外。“五色”是色彩本源之色,是一切色彩的基本元素。何謂“五色”?《尚書》中的記載爲:“採者,青、黃、赤、白、黑也……”劉熙在《釋名》中對五色的解釋爲:

“青,生也,象物生時色也”;“赤,赫也,太陽之色也”;“黃,晃也,猶晃晃香日光色也”;“白,啓也,如冰啓時之色也”;“黑,晦也,如晦明時色也”.可見色彩具有不同的表情和象徵。至於色彩搭配,《周禮·考工記》指出“青與白相次之,赤與黑相次之,玄與黃相次之。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的配色和審美規範,以“五彩備謂之繡”作爲最高審美標準。因此,通過借鑑民族色彩和配色方法,將中國傳統的五色觀和現代書籍設計的色彩表達語言進行整體的把握,將有利於民族化設計風格的形成。

如何在衆多的書刊中成功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色彩無疑是書籍設計中最引人注目的藝術語言,更是美化書籍、表現書籍內容的重要元素。讀者對書籍的第一印象主要就是對以色彩爲中心的視覺信息的接收。換言之,在書籍設計中爲了向讀者傳達“信息”和“印象”,最爲重要並且最具時效的信息要素就是色彩。現代書籍設計中的色彩表現可以利用“五色觀”的獨特性,增強書籍設計的文化內涵和視覺審美.

如圖4中《小紅人的故事》一書,從函套到書籍,從封面到內頁,從設計到裝訂,亮麗的中國紅加黑色文字、白色線裝無不浸染着傳統民間文化豐厚的色彩。設計師將中國設計元素與書中展現的神祕的民族文化相結合,使得其整體設計純樸、濃郁,極具民族特色。

4.天然質樸的材質利用

現代書籍設計之美,源於多元化材料在裝幀印刷上的應用,用於書籍設計的材料不僅有紙材,還有布帛、木材、植物、皮革等。各種材料的質感、色彩、肌理能表現不同的個性和特點,材質之美的本質是一種親近之美,是與我們生活中朝夕相處之物的親近感。

《論衡·量天篇》中記載:“竹生於山,木長於林,截竹木爲牒,加筆墨之跡乃成文字。”許慎在《說文解字》雲:“着於書帛謂之書。”可見中國的傳統書籍是從簡策木牘一路發展而來的`。竹在我國是君子的象徵,寓意着儒雅和剛正,將竹這種材質應用於現代書籍設計,可以體現出濃厚的文化特質和民族精神。中國造紙術的誕生,給書籍的出版提供了便利,由紙張裝訂而成的書籍既有純藝術的鑑賞之美,更具有閱讀使用過程中享受到的視、觸、聽、嗅、味五感交融之美。將苗族等少數民族藍印花布的印染和扎染工藝和布帛應用於現代書籍的裝幀設計中,同樣可以增強書籍的本土意味。此外我們還可以利用剪紙、織繡、麻繩等民間材料來裝飾書籍,爲民族化的書籍設計增添光彩。如圖5中的《枕邊書香》。這是一本女性的枕邊書,封面運用具有自然紙纖維的特殊紙,透出內封套略帶脂粉氣的熒光紙,粉黛中蘊含着優雅的氣質。圖6中的《無處不在紅白藍》一書,書籍形態裏外統一的材質基調強化了主題的表達。以編織袋爲主題內容表現的書籍,從外包裝到封面均採用編織袋材料和色彩,可以強化主題內容與讀者的體驗感受。

由此可見,具有民族特色的材料材質,結合主題表現需要而運用在書籍設計上,就具有了某種本土化語言的表現特徵。我們在利用民族材料和工藝的同時,還應該考慮其所帶來的語言意蘊,爲深化書籍主題服務,而不是盲目地使用。因此,選擇符合主題且有地方特點的材料表現和工藝製作,是書籍設計民族化風格的重要表現語言之一。

 三、中國現代書籍設計語言的發展趨勢

設計的生命在於創新。中國現代書籍設計要在世界設計範圍內取得一席之地就要不斷創新,尋求其個性化的發展。要強調中國書籍設計的個性化,必然要談到其民族化的設計。書籍設計的民族化設計語言並不是固化的形態和模式,其形成也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現代書籍設計師應把握這種發展趨勢,在進行書籍設計時既要遵循文化特性,也要體現其時代性和個性。中國傳統書籍中的上下直行、自右向左的豎排版式和線裝的裝訂方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民族特色,在現代書籍設計中我們可以利用書卷的豎排版式、線裝的書脊以及柔軟的宣紙、油墨的味道凸顯書籍的文化底蘊和內涵,這是值得我們發揚光大的,也是“中國風格”書籍設計的精髓。

書籍設計的風格有很多種,無論採取何種形式和風格,其首要準則是必須能反映書籍的內容,把握設計形式要追隨使用功能的原則。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中國現代書籍設計要應對國際化大潮的衝擊就必須融合創新,必須要將民族特色融入世界主流書籍設計市場中去。

四、結語

在國際化不斷髮展的今天,書籍設計師和出版發行部門都應對中國現代書籍設計的發展趨勢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中國的現代書籍設計要提高其在國際上的識別度就要求設計師必須找到一種合適的表現符號來解讀民族語言。

書籍設計民族化表現語言的運用能夠更好地呈現打動讀者的藝術之美,不斷提升書籍設計的品質。中國現代書籍設計的創新,也應汲取中國特有的表現語言和符號,並融合現代的設計理念和技法,力爭做出兼具民族性和時代性的“中國風格”設計作品。(圖略)

 參考文獻

[1]子仁.爲了閱讀,還爲了什麼?---關於當代中國書籍設計的談話[J].美術觀察,2008(12).

[2]曹啓良.傳統文化在書籍裝幀中的應用[J].中國包裝,2004(4).

[3]譚有進.書籍設計的民族化表現[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08.

[4]胡曉芳.虛空間在現代書籍設計中的運用和發展[J].出版發行研究,2015(4).

[5]馬培培.當代流行繪本書中的色彩心理分析與啓示研究[J].編輯之友,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