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血淤論在皮膚科的應用

學識都 人氣:1.73W

摘要:近年來,血淤論在皮膚科越來越受到重視,活血化淤治法在該科的應用日益廣泛。不僅在常見病、多發病方面,而且在疑難性皮膚病的治療中具有獨特的效果。本文主要從中醫的角度探討在具體應用中的一些問題,供同道參考。

談血淤論在皮膚科的應用


關鍵詞: 血淤論 皮膚病


  1 血淤證的皮膚表現和舌脈特徵
  許多皮膚病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血淤的表現,因爲經絡阻隔,氣血不暢是皮膚病的基本病機之一,所以活血化淤治法在皮膚病的治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活血化淤專業委員會制定的血淤證的診斷標準如下:(1)固定性疼痛;(2)病理腫塊、組織增生及新生物;(3)血管異常、出血、靜脈曲張、毛細血管擴張、血管痙攣、肢端紫紺、血栓形成、血管阻塞。(4)舌質紫暗或舌體淤斑、淤點,舌下靜脈曲張及脈澀或結代。(5)月經紊亂,經期腹痛,色黑有血塊,少腹急結。(6)肌膚甲錯。皮膚科血淤證有其特點,主要有:
  1.1 紫斑、淤斑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血不歸經,淤積於肌膚之間,淺表者爲紫斑,深在者爲淤斑。如毛細血管擴張症、過敏性紫癜、靜脈曲張綜合徵等。
  1.2 色素沉着斑皮膚上的`色素沉着可以是局部的或全身性的。局部的如黃褐斑、雀斑、黑變病、炎症後色素沉着等,主要與氣滯血淤有關。全身性的如阿迪森氏病等,主要與腎陽不足,腎水氾濫有關。
  1.3 色素減退斑色素減退斑病因較多,但有的病人是局部經絡阻隔,氣血不榮,使皮膚失養所致,如炎症後色素減退、花斑癬、單純糠疹等。
  1.4 疼痛
  凡氣血鬱滯不通則痛。皮膚病疼痛者較爲少見。皮膚焮紅,灼熱疼痛,遇冷痛減者,屬於熱痛,如紅斑性肢痛症;痛而畏冷,遇風受涼則痛甚,遇熱痛減者爲寒痛,如雷諾氏病;痛處固定不移的屬於淤血,如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如攻竄不定,喜緩怒甚,此起彼伏者屬氣痛,如皮痛症;痛時和緩,不脹不悶,按揉痛緩者,屬虛痛,如某些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1.5 盤狀或固定部位的皮疹如DLE、慢性溼疹、斑塊性銀屑病等,常常與血淤有關。
  1.6 增生肥厚性皮損如斑塊、結節、苔蘚樣變、增生性瘢痕以及腫瘤性損害等,均與氣滯血淤有關。
  1.7 某些無名腫脹或慢性腫脹性疾患如血管炎、淋巴水腫等,與血淤有關。
  1.8 某些頑固性瘙癢性皮膚病或疑難性皮膚病如MF、慢性蕁麻疹、結節性血管炎、硬皮病、SLE、白塞氏病、結節性脂膜炎等與血淤或痰淤有關。
  2 血淤證的治療
  2.1 治療原則
  2.1.1 清除病源,先其所因《素問·至真要大論》雲:“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類經》注:“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只有驅除導致血淤證之病源,才能從根本上治療血淤病症。凡因寒凝血淤者,溫散寒邪,則淤血自散;因熱結而致血淤者,清熱涼血,則淤血自消;因氣滯而血淤者,疏暢氣機,則淤血自行;因氣虛而血淤者,益氣補虛,則淤血自祛;因痰阻而血淤者,祛痰消濁,則淤血自化。若病因不除而一味攻伐,往往徒勞無益,甚者適得其反。若因血虛而致血淤者,不補養血氣,只化淤攻伐,則血愈虛而淤愈重;因陽虛而血淤者,不益腎助陽,而孟浪投劑,往往徒傷正氣,而於化淤無補。可見,治療血淤證首當清除病因,病因除則淤易化。
  2.1.2 謹守病機,各司其屬《素問·至真要大論》雲:“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疏其血氣,令其條達,而致和平。”這是治療疾病的總原則。對於血淤病症而言,就是要嚴密觀察和掌握其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勢變化的機制,將辨病論治和辨證論治結合起來,針對其主要的病理變化,着重解決其主要矛盾。而不應一味地活血化淤。
  2.1.3 治病求本,權衡緩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治病必求其本”,抓住引起疾病的病因病機進行治療。同時,亦要根據疾病發展的具體情況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或標本同治。善於從複雜的疾病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進行治療,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