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專辯論賽制

學識都 人氣:5.81K

季翔,參加1993年國際大專辯論會時只有20歲,是復旦大學國際經濟法系三年級的學生。本科畢業後,他繼續在復旦大學攻讀了國際經濟法的碩士研究生,之後去了美國紐約大學攻讀了兩年法學碩士,並通過了律師考試。今年3月回國,現在美國高特兄弟律師事務所北京辦事處工作。

國際大專辯論賽制

“那時訓練得說話都有點不正常”

回想起當年的“獅城舌戰”,季翔除了得“那是段很有意思的經歷”之外,現在仍覺得那段時間過得很充實。雖然當年爲了爭得冠軍練得很苦,每天要訓練十幾個小時,在強化訓練的100多天裏共精讀、泛讀各種書籍二三百本書,還要聽各個學科領域的課程。但是季翔說:“我很喜歡辯論,所以不覺得苦,而是覺得很有趣。當時幾乎隔一天就有一個教授給我們講課,他們都是復旦大學各個學科領域中最好的教授,那些日子我們學到很多東西,擴大了我們的知識面,能有名家的點撥,勝過自己好幾年的‘傻讀書’。”

“那段時間對我們的思維也是個鍛鍊,那時我們每天會辯論好幾場,每天晚上還有一場正式的比賽,辯論了100多個題目。白天還有技巧性的辯題,像什麼癩蛤蟆能不能吃天鵝肉,月亮是方的還是圓的。”季翔笑道:“那時候我訓練得跟別人說話都有點不正常,總是咄咄逼人。別人都覺得很怪,幹嘛我們沒說什麼,你還要假設我們說了,然後再說我們一通!”

“教練專門錄了一盤排山倒海般的掌聲,用來訓練我們的心理素質,只要對方辯手一發完言,就放掌聲。”

季翔認爲想取得辯論賽的成功,首先應對辯論本身感興趣,如果不感興趣,不僅過程會是痛苦的,而且也不會取得好成績。

辯論賽評判的標準不是你的辯題是否有理,而是你辯的是否有理。季翔說:“在辯論賽中取得成功的基礎,首先看你準備得是否充分,你是否能挖掘出真理兩面的全部內容。”季翔說:“在國際大專辯論會上,專家們出的辯題一般都會讓雙方有比較平等的發揮餘地,所以就得看你這支隊伍對辯題內涵的挖掘程度,並且能不能在場上用大家都能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

季翔覺得:“在賽場上越放鬆越好,但又很難做到”。季翔說:“到時還有很多的燈照在你的臉上,你就看不清檯下的觀衆了。場上的氣氛會比較熱烈,觀衆會隨着辯手的辯論或笑或是鼓掌。如果你陳詞3分鐘下來,觀衆沒有一點反應,你的心裏就會害怕,擔心是不是自己的陳詞沒有打動觀衆;相反如果對方說出精彩的辯詞取得很好的效果,這時候你的心理壓力就會更大。如果平時訓練經歷過很多這樣的場面就不會害怕。”

季翔回憶道:“我們那時訓練時,教練專門錄了一盤排山倒海般的掌聲,只要對方辯手一發完言就放掌聲,我們的心理素質就是這樣一點點鍛煉出來的。”

季翔認爲要取得好成績還取決於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辯題的`內涵,“當你挖掘出你的辯題中的很多真理性的東西的時候,你會深深地相信你所說的都是正確的。所以不管對方說什麼,你都會自然地反應對方是錯的,只不過我們要找出他錯的地方而已。”

季翔最後總結道:“豐富的知識底蘊、良好的心理素質再加上運用自如的辯論技巧是取得好成績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