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辯論賽總結

學識都 人氣:1.6W

在校大學生已經接受過12年的基礎教育,有相對完善的基礎知識和人格,他們是最具創新精神的人羣之一。在大學校園內資源整合的優勢是完全走入社會的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大學生創業辯論賽總結,我們一起來看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創業辯論賽總結

大學生創業辯論賽總結【一】

正方立論陳詞

謝謝主席大家好:

今天很高興在此與大家進行”在校大學創業是利大還是弊大”的探討.我方觀點是在校大學生創業利大於弊

首先,我們明確幾個概念.教育部規定在校大學生:在高等院校存有學籍的學生.創業,即創立事業.和其他活動一樣,創業始終是部分人的行爲,並不是每個人都必須選擇的髮長道路.

因此,我方認爲此辯題應以正在從事創業活動的在校大學生爲對象.通過證明其創業活動利大於弊,向廣大在校大學生提供一條可行的發展道路,但要注意的是利大於弊.並不代表着利益最大化.例如蘋果好吃,但並不說明蘋果一定是最好吃的水果.

其次,我們來看看在校大學生的特性.一,在校大學生已經接受過12年的基礎教育,有相對完善的基礎知識和人格.二,他們是最具創新精神的人羣之一.三,,大學校園內資源整合的優勢是完全走入社會的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由此特性,我將從個人,國家,民族三個層面來論證我方觀點.

第一,從個人角度.首先:專業知識學習與課外實踐相互結合,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大學生充實自我的必由之路.將所有用於實踐,通過實踐意識不到不足之後的有的放矢的學習.二者結合起來恰是練就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修行!其次,在校大學生充分利用大學校園資源整合的優勢.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將學習各門專業的人有機地聚在一起就是一組 黃金搭檔 ,更何況知識淵博的教授近在眼前,對於他們的創業我們翹首以待!即使創業失敗了,喪失了金錢,花費了精力,受到了創傷!正所謂吃一X,長一智,他們從創業過程,創業失敗中所學的,將是他們受用終生啊!

第二,從國家層面上說,創業成功當然好,促進經濟發展.即使失敗了,也能給其它企業提供經驗 教訓,不致重蹈覆轍,提高創業質量,這對國家經濟不也是一種促進嗎?

第三,最有競爭力的民族是最具有創新精神的民族!我們不應在別人的民族大力創新進取的時候,悠然地坐在紅木椅上聞着茶香.中華民族需要我們的創新.我們的努力,將推動了中華民族創新精神的發揚!

綜上所述:在校大學生創業利大於弊。

反方立論陳詞

主席,評委,大家好:

首先聲明我方觀點:在校大學生創業弊大於利。何謂在校大學生?根據國際慣例,就是在大學上課繼續學業的學生,否則一個離開學校十幾年而保留學籍的人是否仍是在校大學生呢?

什麼是創業?創業具有怎樣的特性呢?創業,創辦事業,既具有一定目標、規模和系統而對社會發展有影響的經常活動。他的特性包括:1創新性 2目的性 3系統性 4風險性 5延續性、經常性--需要較長時間和經常活動 6規模性--包括事業規模和投入的時間精力的規模。由此可見,創業必須投入的時間精力非常大,絕非對方辯友所說的一小部分,魚與熊掌可以兼得;同時對創業者的性格、人格、心智、人文素養、專業知識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校大學生這一羣體又具有怎樣特性呢?

首先,在校大學生的根本任務是促進自己作爲一個“人”的成長和完善,包括人格的完善、心智的成熟以及人文素養的積累,而不僅是爲了畢業後有出路;

其次,大學爲實現這種成長提供了最好的土壤,大學生有必要在這最合適的時間,做與之相適應的事,否則就是資源的浪費了;

再次,多數大學生的性格、心智、人文素養、創業的知識和能力都沒有達到創業相應的標準;

第四,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尤其對於正在爲自身素質提高而努力的大學生而言,學習本身就需要極大時間和精力,如果再加上創業,那絕大多數大學生會落得賠了夫人又折兵。

綜合在校大學生和創業這兩者的特性,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校大學生創業利弊皆有,但是弊大於利。

誠然,創業機遇難得,合適的機會降臨時確實不該放棄;創業活動可以提高創業能力;也有利於提升社會創新力,是爲利。

但是這些利都是創業之利,如果放在大學階段可就不同了。

其一,大學生不能很好地完成個人的成長這一根本任務,因爲學習和創業都要傾注極大的時間和精力,而這很難做到兼顧。

其二,大學生在沒有全面成長,心智、品格不成熟,人文素養不深厚,只是不完備,能力有欠缺的情況下貿然創業,那不僅註定了失敗,還會給未來人生帶來陰影。

其三,這樣一批素質不高的創業者會導致創業的低水準,影響未來商業發展的規模和水平。

所以我方認爲評判在校大學生創業利弊的標準是:是否有利於在校大學生的全面成長,是否有利於創業成功,是否有利於未來商業的高水平發展。

創業本身沒有錯,一個在校大學生如果同時具備了知識、經驗、心態、創新這四個條件,在遇上一個合適的機會,那麼他當然也應該去創業。但是,對於廣大普普通通的在校大學生而言,他們還不具備上述條件。所以,對於廣大在校大學生,創業弊大於利

大學生創業辯論賽總結【二】

作爲一名當代的大學生,除了在接收老師上課的知識和自己接觸的知識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實踐能力的提升了。如果一個人的能力只停留在紙上談兵的地步,那麼他永遠都不會成功。因此,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顯得無比重要。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有關在校大學生創業利大於弊辯論賽攻辯小結,歡迎參考。

首先,我重申一下我方觀點:在校大學生創業,利大於弊 。對方辯友強調,大學生創業會浪費精力耽誤學習,那麼請問:一個不能學會權衡而找到學習和創業二者完美結合點的人,又怎能處理現代社會各種複雜關係呢?對於聰明而勤奮的對方辯友摸索出一條促進學習的創業之路,應該不是難事吧? 究竟是什麼原因關鍵地影響着在校大學生的創業的成敗?是精力嗎?不是,是大學生自身能力修養問題。就算退學也解決不了大學生自身能力不足的問題。所以就算是退學了去創業,和在校大學生創業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我方所強調的創業利弊是重在過程,而不是結果。我方承認,對於還在象牙塔中的大學生而言,開創自己的一番事業的確面臨着很多的困難,比如:資金和精力的缺乏,還有擔負創業失敗的風險等等。但是,我們今天所要談論的是一個利與弊的比較性命題,最終結果的成敗以及創業業績的大小與創業的利弊沒有很多必然的聯繫,創業成功自然是喜事,可就算是失敗也可以算是利大於弊,也是一種人生磨練啊。瀟灑走一回,理論用於實踐,認清自己的優劣勢,爲下一段充電學習定好方向何樂不爲?(國家每年的創業大賽還有我們學校的挑戰杯大賽難道僅僅是要看到同學們都實現了什麼樣的宏偉業績嗎?不是的。得獎的畢竟少數,)關鍵是參與其中,倡導學生理論聯繫實踐,學有所用,在創業中發現自己學習的盲點和死角,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把學術的知識轉化爲實際的生產。我們現在的大學缺的不就是把科研轉化爲實際生產力的能力嗎?

大學生比一般人更有創業優勢。大學生已經有了足夠的能力和頭腦來做好自我創業,而且現在國家也出臺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業,把所學得的書本知識轉化爲生產力。

清華、北航有創業研究中心。竺可楨學院專門把各個系各方面品學兼優、活動能力很強的學生,組織到一個班,專門培養他們專業知識之外的創業能力。(由此可見,國家、社會和學校,對於大學生創業都是給予了很高的寬容與優惠政策。)而且,即使創業失敗,大學生也不必象社會中人那般狼狽,仍然可以風雨過後在課堂上繼續讀書學習以待將來放手再搏。因爲畢竟他們年輕,不用過多地考慮功利的結果,也能夠承擔或者忍受失敗。現在社會,大學生畢業就業難已經成爲了一個社會問題,既然我們有這個能力來做自己的老闆,那爲什麼非要削尖腦袋去擠人才市場,而不在在校期間就爲自己將來的事業奏響華美的序曲呢?

大學生創業可以培養合作精神以及綜合能力。200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學習的"第三本護照"是創業能力。在校大學生創業並不是放棄了學習的機會,大學生即將進入社會,創業,可以使大學生在社會這所人生大學中學到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而更多的知識是在社會中學得的。常言道:商場如戰場。而大學生本身在這種創業中得到的競爭意識、先機意識、挑戰意識、合作意識、風險意識,還有那種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的毅力和精神,難道不會使其收益終生嗎? 大學生創業可以建立高知識團隊,促進技術市場的良性競爭。來自新華網的報道,大學生創業的公司,80%以上的`技術成果都是比較先進的。而正因爲大學生這種特殊的文化羣體,他們更有優勢去實踐自己的所學,開發和利用自己的技術專長,如果沒有一定的技術特點,不能夠達到一定水平的話,不可能有人給他們投資,他們也不可能生存。現在的社會創業着重的是科技的互動,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這種大學生羣體的高技術含量創業,可以帶動整個社會的企業改良,形成整個市場重技術重知識的優良氛圍。火一樣的有着絢爛青春的大學生,給中國市場帶來的不正是一場革命嗎?

社會的進步歸根到底就是人的進步,而人的進步就是人的發展。今天,我們站在21世紀的起點上,感受到的是一種中國社會向前飛速發展的歷史感和責任感。身爲現代社會的大學生,我們有勇氣、有知識、有頭腦、有能力,(隨着中國邁入WTO的大門,隨着外來文化一步步的改變我們的生活,隨着社會機遇和挑戰正進一步的加大,)我們完全可以開創自己的事業,成就自己的夢想。我們需要的不但是睿智的大腦和豐厚的課本知識,更需要的是寶貴的社會實踐創業經驗,我們需要行之、爲之。最後,讓我們記住阿基米德的名言吧:"給我扛杆和支點,我將撐起地球!"